慧远三世报应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o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佛教中的“三世”说和因果报应论对中国人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已经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印度佛教思想,其中掺杂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思想,并同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伦理实践。在这个融合的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一代名僧——东晋的慧远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现象的慧远报应思想,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受到较多的关注。本论文将在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比较中国传统本有的两种善恶报应说与印度佛教的业报轮回思想的伦理实质入手,详细考察慧远的“三世”报应说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这种宗教伦理对佛家中国化进程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慧远“三世”报应说的伦理实质就是实现了由世俗伦理向宗教伦理的转化。不仅理论上克服了中国传统报应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论思想固有局限,而且在实践上较好地回答了世俗生活中的报应不等的问题,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佛教报应论的解释力和威慑力。慧远通过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报应思想中对其建立新的报应思想有用的因素,将印度的业报轮回说与中国的“灵魂不死’宗教思想的融合,实现了中国传统报应伦理思想史上的飞跃。轮回说和因果报应思想与“三世”报应理论相联系,使得中国人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找到了归宿,也为信仰佛教找到了更为充足和现实的理论依据。从信仰的意义上讲,慧远关于“三世”报应的学说奠定了中国佛教的神学基础,这种神学基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这些论说中有些解释离开了印度佛教的原典,如承认神永恒不变、法性的实有等,都标志着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分离。可以说,慧远佛教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化佛教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他文献
文章从数字技术的进步、传播媒体的变革,现代艺术思潮及设计理论发展的角度对标志设计影响等方面入手,论述了现代标志在理念构思,形式表达及媒介应用的多元化发展,探讨了在经
VDT(Visual Display Terminal)作业是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业形式。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VDT作业已成为现代劳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形式。VDT作
他是华人世界第一个出任美国老牌建筑学院院长的建筑师,从他开始,中国建筑师逐渐拥有了世界建筑界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对传统继承表示“轻薄”态度的建筑师,他不认为“人的记
本文引入解释水平理论,从心理感知距离的空间维度入手,首先探究非惯常环境差异性对解释水平的影响,并在食宿两项必需消费方面,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非惯常环境差异性对旅游者的
文章简要介绍了PBL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现状,列举了目前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提出了PBL教学法在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中的运用,介绍
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以生产和管理为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在职业需求导向下的改革。解决应用型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历经诸代高僧大德的不懈努力,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激烈碰撞与融合当中,逐步实现了其中国化
<正>《小学数学"通融课堂"的教学实践》是许贻亮老师的第一本书,是许老师对"通融课堂"的诠释践行,更是他对多年教学生涯的系统梳理,有着他诸多的第一次:挫折、尝试、思索、实
美国两党政治中的极化现象在美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对美国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意义上的两党制建立之前,美国的政治精英就在一些问题上产生过严重分歧。两党制正式形成
镇墓文,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随葬文字材料,它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烙印。镇墓真文是镇墓文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开度亡魂,厌镇鬼神。它与“敕告文”、“华盖宫文”、“五精石”,按照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