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学视域中的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研究(1945-1968)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一个国家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具体的影响过程又是怎样的?这是政治教育国别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对一个国家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产生这种教育理念的基本教育流派,而这种影响体现在具体时段的特定政治教育活动。本文就是要试图厘清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教育学流派——文化教育学对战后德国政治教育(1945-1968)的深刻影响,从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二战以后,文化教育学派长期在德国教育界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个学派高度关注政治教育问题,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教育思想,并且在战后积极回应德国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因而对战后德国的政治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研究试图对德国文化教育学的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文化教育学的政治教育思想体系——文化政治教育理论,并形成政治教育分析的文化教育学视域。再透过该视域,对德国在战后转型时期(1945年-1968年)的政治教育发展演化的过程(包含重大事件、理论变迁、实践举措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获得关于德国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本文除前言(第一章)和结语(第八章)外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二章考察近现代德国的历史——从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到1945年纳粹德国覆亡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考察,目的在于分析文化教育学产生以及德国政治教育早期发展历史背景。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和内在的矛盾性。其中的一面是容克专制的政治体制及保守的文化,另一面则是对西方自由民主体制的借鉴及自由的文化。这两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德意志道路”。尤其是文化的两面性长期存在,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魏玛时期文化的两面性体现为: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盛行一时,而传统的保守文化影响依然十分强大,两者之间出现对立相持的态势。相持的结果,就是对两种文化进行调和,具体说来,就是对自由主义文化进行传统的改造,形成一种混合的文化。文化教育学就产生于魏玛共和国时期,与在教育领域中德国文化两个方面既相对立又相兼容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它表明德国传统文化与自由民主意识并非仅仅表现为相互对立,两者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文化教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战后德国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学密切关联。战后时期同魏玛时期一样,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的自由文化逐渐成为德国的主流文化,这种趋势不可阻挡。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难以消除,依然呈现出两面性特征。文化教育学可以说是一种实现了文化调和的教育学,因此,战后的政治教育活动,必然会受到文化教育学深刻的影响。第三章重点论述了文化教育学关于文化与政治教育相互关系的思想,分析了文化教育学关于怎样用文化的方式来解释、解决政治教育问题的主要论点。研究表明,文化教育学的政治教育意味浓厚,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教育思想。本章提出了文化政治教育的概念,尝试构建文化政治教育理论,使得文化教育学的政治教育思想体系化、严整化,可以为深入探讨战后德国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域,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在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诸方面,文化教育学都有独到的、既带有德意志民族本土化特色、又有一般教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目标方面,文化政治教育认为,人是政治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人的素质提升是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同时,人的发展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政治态度与政治认知有同样的重要性;在教育内容方面,认为人文学科具有更高的政治教育价值,同时,要通过各种学科之间的渗透实施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方面,认为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导向客观文化的自我教育过程,由政治而达成修养的陶冶过程,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视域融合”的过程;在教育方法方面,强调体验与“遭遇”的方法,以及沟通与对话的方法。第四章通过对战后初期“再教育”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以及对纳粹政治教育的反思,探讨了文化政治教育对战后政治教育面临的矛盾及问题的回应。“再教育”运动的主要问题为:它试图通过行政权力来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管治,这与教育的出发点是背道而驰的;它所灌输的民主带有抽象和虚幻的色彩;它的目标宏大,但具体操作又漏洞百出。而“教育重建”过程中的难题主要是必须对纳粹政治教育进行深刻批判,构建与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相适应的西方式民主政治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实现战后政治教育的任务要求。积极而有效的思想回应和实践,使文化政治教育理论最终成为战后主导性的政治教育思想。第五章探讨了文化政治教育在战后德国的实践。战后德国的政治教育有三大任务,即消除纳粹主义的思想影响、建立宽容与妥协的民主精神、防范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文化政治教育依托“文化”,衍生出种种实践方式和手段,为实现战后政治教育的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说来,通过以人文学科开展教育、以文学作品进行熏陶、以文化设施形成导引、增强独立判断能力,来消除纳粹主义的思想影响;通过政治与生活的融合培养公民的妥协精神,利用宗教文化的熏陶弘扬政治宽容与妥协精神,强调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宽容与妥协的民主精神;以学术研究和文学作品的方式丑化社会主义,依靠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体验削弱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依赖“共决制”开展阶级之间的对话以实现阶级调和的根本目标,从而防范社会主义的影响。第六章分析了文化政治教育在战后面临的挑战,分析了该思想流派衰微的原因。战后初期,文化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对政治教育的问题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使得文化政治教育影响下的政治教育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战后德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教育任务发生的变化,文化政治教育理论内在的矛盾以及教育实践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德国社会深刻的社会民主化趋势与文化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保守主义取向的矛盾,从而遭遇了重大的危机,并在与其他政治教育理论流派的交锋中,渐渐失去了主导性的地位。与合作教育理论的论争对文化教育学形成了警示,而60年代学生运动的兴起对文化教育学有着巨大的冲击;激进的带有批判精神的批判教育学和政治教育批判理论的兴起,回应了政治教育的新问题,逐渐取代了文化教育学的地位。文化教育学及其文化政治教育理论最终成为了多元化理论中的一个流派。这是文化政治教育理论的归宿。就其政治属性而言,文化政治教育是保守主义的政治教育,它遵循自由市场原则、崇尚权威原则,以及尊重传统的原则。保守主义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也有着相应的局限。其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长远的、根本性的价值取向,但制定的目标,常与具体的政治现实相距甚远,显得空疏而不实用;其倡导的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结合非常紧密,但将旧的传统文化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有守旧与停滞的一面;文化政治教育理论关于政治教育过程本质和教育方法的阐述,如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导向客观文化的自我教育过程,由政治而达成修养的陶冶过程,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视域融合”的过程,强调体验与“遭遇”的方法,以及沟通与对话的方法,等等,具有积极的、普适性的教育意义。
其他文献
半导体激光器由于其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被普遍的应用于社会中不同的领域。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化的日趋精进,人们在这些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数据传输的要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和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长期演化和碰撞的结果。造山带主要由北淮阳加里东构造带、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带和随广加里东构
经济刑法之兜底条款所涵摄行为类型的解释需要从法权意义上明确解释主体是什么。由两高以司法解释方式破解经济刑法之兜底条款的"概念暗箱",这不仅是实现体系正义、避免行政干
大学生评教认可度是指大学生在评教活动中对各任课教师的认可程度。文章在对某地区三所高校的学生评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编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对学生认
干旱灾害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旱灾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计量可以为科学减灾、防灾及救灾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本文概述了干旱灾害损失的
白日其利金矿产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中陆块之东昆中岩浆弧带中的破碎蚀变带中,属于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详细介绍了白日其利金矿地质背景、成矿控制因素、
<正>在黄河中下游沿黄流域,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这里以黄河鲤鱼为主养品种的池塘养殖模式较为发达,部分地区鲤鱼池塘养殖单产达到4
目的:探讨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窦性心动过缓行腰椎内固定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至关重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必须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
与“说清楚”相比,“说说清楚”似乎不符合语义逻辑和现有的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然而在许多场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说说清楚”来代替“说清楚”。本文试图从语用需要、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