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定针对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评价自我管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及疾病结局的有效性。方法1.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160例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0例)。对照组接受肾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入院评估、院内常规护理、集体授课、发放《慢性肾脏病健康管理手册》、常规电话随访和接受患者电话咨询等。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研究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包括出院前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自我管理评估,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计划和目标;并在出院后进行6个月的电话、微信、门诊干预来持续给予患者自我管理支持并评价效果。2.在患者出院时分别采用“慢性肾脏病病人自我管理量表”、“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和临床指标(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再住院率)收集患者的数据资料,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再次收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营养和临床指标的数据。3.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间距、频数、百分比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服药依从性变化趋势。结果1.本研究最终有效样本量153例,干预组77例、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得分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种不同方法干预后,两组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531、12.775、16.995、21.339、32.215,P<0.001),不同时间点患者得分之间存在差异(F=118.554、37.276、32.394、23.252、45.150,P<0.001),时间效应和分组效应存在交互作用(F=50.916、11.088、14.940、18.840、18.301,P<0.001)。3.结果显示,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得分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0、7.107,P<0.001),经两种不同方法干预后,两组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69,P<0.001),不同时间点患者得分之间存在差异(F=20.065,P<0.001),时间效应和分组效应存在交互作用(F=7.919,P<0.001)。4.出院时两组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813;χ2=0.069,P=0.793),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血压、再住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46,P=0.284;χ2=1.189,P=0.275;χ2=0.344,P=0.558),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4,P=0.184),主观营养、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32;χ2=4.231,P=0.040)。5.结果分析显示,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5,P=0.302;t=1.106,P=0.270;Z=-0.294,P=0.769;Z=-0.861,P=0.389);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2 P=0.046;t=2.317,P=0.022;Z=-1.969,P=0.049),两组患者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2,P=0.637)。结论自我管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模式,可有效地改善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营养,降低血压,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