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坝坝基岩体质量的应力变化动态响应研究——以小湾水电站坝基岩体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复杂,是我国水电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区,规划建设有多座大型、巨型水电站。该地区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构造活动作用强烈,水电站建设极易出现由高地应力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由高地应力释放所产生的高坝坝基岩体质量劣化是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坝基开挖后的岩体应力场变化难以准确预测,应力场的变化将引起坝基变形破裂,导致岩体质量劣化,严重影响坝基岩体质量和大坝稳定性。本文以小湾水电站坝基工程为例,从岩体结构特征及其赋存条件研究入手,以天然、开挖、改良措施、大坝浇筑等大坝建设全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等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斜坡原始应力场、卸荷带分布、坝基开挖前后应力对比等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监测结果分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岩体质量动态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既达到了岩体质量动态评价的目标,又在坝基开挖岩体结构调查技术和坝基岩体松弛工程对策措施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
  (1)提出了岩体质量具有随工程建设阶段动态变化特征的观点,认为坝基的岩体质量随着工程建设不同阶段而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大坝的建设经历开挖卸载—固结灌浆—混凝土浇筑—水库蓄水过程,随着此过程坝基岩体结构对应经历松弛变形—填充固结—压缩变形或开裂变形的变化过程,与之对应的岩体质量也处于从劣化—逐渐恢复—劣化、恢复并存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2)提出岩体松弛强度的概念,据此建立了一套岩体松弛分带标准。根据建基面岩体的松弛发展情况,再根据钻孔内中缓倾角裂隙的位置、数量、张开宽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到松弛岩体内裂隙累计平均张开位移随孔深变化曲线,提出了松弛强度的概念,用以反映岩体松弛的强烈程度。按松弛程度将坝基松弛岩体分为三带:松弛带、过渡带和基本正常带。
  (3)初步建立了坝基岩体质量动态评价标准。为了定量评价岩体质量劣化和恢复程度,采用了劣化系数、恢复系数和离散系数建立了小湾水电站岩体质量劣化和恢复程度划分标准。根据RMR和BQ评价系统提出岩体质量动态评价体系,以小湾水电站天然状态下的岩体质量分级标准为基本标准,引入RMR和BQ系统动态评价岩体质量的动态过程,建立了小湾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动态分级标准。
  (4)提出坝基开挖岩体强度参数确定方法。为了描述岩体质量动态变化特性,在小湾坝基岩体质量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引入能描述岩体质量动态变化的岩体声波速度、RMR和国标SQ评价标准,建立了E0-Vp经验公式,据此可以通过简易测试,确定岩体在不同阶段的变形强度,并按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岩体强度参数。
  (5)初步建立了松弛程度简易预测方法。通过对小湾水电站不同条件下岩体、岩石声波速度的统计分析,发现岩体越松弛,应力越低,波速越小;反之,岩体越完整,应力越高,波速越大。提出了岩体松弛程度系数的概念,即以岩体声波速度与岩石声波速度的比值预测岩体在开挖卸载条件下岩体的松弛程度,并据此建立了坝基岩体松弛程度分级标准,将岩体松弛程度分为强烈松弛、松弛和轻微松弛。
  (6)提出了高地应力地区坝基松弛岩体支护措施的建议。总结分析了小湾水电站坝基卸荷松弛岩体的支护方法,认为开挖处理高地应力区由于卸荷形成的松弛岩体总体上弊大于利。其较好的处理对策措施为,清除表层强烈松弛岩体,根据监测成果选择适当时机浇筑混凝土,进行有盖重高压固结灌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岩体的抗剪性能。
其他文献
[db:内容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分类技术越来越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根据标记样本集对应标签的数量,分类问题可以分为单标记和多标记学习,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分类问题都可以被视为多标记学习问题。  多标记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给定样本数据集与标签数据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标记的分类器模型,并以此对样本集中的未知实例进行预测。但是传统的多标记学习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仅仅对实例中的多种标签进行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medical ev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quality of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 is the basis for medical
会议
本文以聚乙二醇(PEG1000、2000、4000)+Na2SO4组成的双水相体系,研究了填料塔中双水相体系的流体力学性能以及钼(VI)的传质特性。  首先,研究了PEG+Na2SO4双水相体系的液液相平衡关系、平衡两相的物性参数以及钼(VI)的萃取等温线,分别考察了体系组成、温度和PEG分子量对相平衡的影响,温度和两相组成对物性数据的影响以及体系组成、温度和PEG分子量对钼(VI)萃取等温线的影
氮化钛薄膜作为等离子激元材料,因其具有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表面增强拉曼(SERS)基底,但与贵金属金银相比,氮化钛的拉曼增强效应仍相对较弱。为此,本文首先以氯金酸为金源,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Ti N薄膜上沉积贵金属(Au),然后,将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的银溶胶组装在其表面,制备出Ag/Au/TiN复合薄膜。研究发现,银胶纳米粒子聚集在金纳米颗粒间隙,通过Ag/Au/T
随着地震勘探方法的多极化发展,地层里油气储集体呈越来越复杂化趋势,只利用少量的、单一的信息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流体识别目的,为此,人们希望从实际地震资料中更多的提取多样、复杂的反映地质储层流体信息,而地震纵波、横波及转换波综合利用为此提供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方法。  岩石物理理论是联系油藏特性参数与地震数据的桥梁,也是地球物理资料的正反演计算和流体识别综合解释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本文在岩石物理学的基础上,主
碳酸盐岩地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它也是溶洞发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溶洞型储层的空隙空间结构也比孔隙型和裂缝型储层复杂的多。因此,溶洞型储层在测井解释评价方面上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直以来也都是中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测井解释评价的一大前沿难题。  碳酸盐岩储层在油气储集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溶洞型储层的分布特征与储集方式十分多样化。由于目前测井仪器与测井方法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方法与仪器的
2006年1月27日,贵州省威宁县猴场镇发生崩塌灾害,规模约5000m3,掩埋一私人煤矿洞口,幸未导致人员伤亡。依托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委托的科研项目“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本人多次随课题组开展了现场调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调查发现,崩塌灾害发生于近水平上硬下软型高陡岩质边坡中;区内与该边坡相关的大的古崩滑地质灾害有5处。近水平上硬下软型高陡岩质边坡是西南地区典型的边坡类型之一。基
激发极化法是寻找金属矿产特别是金属硫化物矿产十分有效的物探方法。它具有分辨率高且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也是电法勘探中唯一能够识别侵染状矿体的方法。为了更好的指导实际勘探工作,对其进行正反演研究并分析总结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正演数值模拟选择有限单元法,从点源二维地电问题出发,介绍了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稳定电流场的边值问题的讨论。通过以稳定电流场的偏微分方程为基础,采用第三类边界条件,推导了
学位
降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滑坡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何合理的评价和预测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及滑坡规模,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因此,对于降雨过程中坡体中水分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诱发边坡失稳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开展了一系列降雨诱发滑坡试验研究,通过压力板仪试验获取了脱水过程的土-水特征曲线,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进行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南地区堆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