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辅助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ouyaozh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为其发电并网带来了严峻挑战。在风光发电系统中引入储能系统,将富余电力进行存储,并在需要时对外释放,可以实现大型风光电站向电网系统进行平稳可靠的电力输出,提升其并网能力。此外,在电网中引入储能系统进行调峰也是增加电力供应系统稳定性的迫切需求。  压缩空气储能是比较有发展优势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但高压大容积的空气储存条件要求苛刻。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将空气由高压储存转变为常压低温储存,新思路在显著降低存储条件要求的同时,对低温液化和复温过程的蓄冷效率提出了很高要求。为避免引入化石燃料,新型绝热压缩空气储能采用压缩热进行补热,但高温压缩机的研发困难限制了其储能效率的提升。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也无法避免这一问题,需要提出新的补热方式。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太阳能辅助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对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效率的提升机理开展相关研究。  针对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的多种补热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压缩热补热必须通过高温绝热压缩才能获取较高的储能效率;在相同的补热温度条件下电加热补热的储能效率低于压缩热补热的储能效率;太阳能补热可以实现远高于前两种补热条件下的储能效率。进一步地,本文发展了适合于高温太阳能集热的均匀聚光系统,并对均匀聚光器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  建立了基于太阳能补热和液相工质蓄冷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热力学模型,完成了蓄冷工质的筛选,研究了蓄冷级数、压缩压力、膨胀压力、传热温差、节流与膨胀等关键参数对储能密度、液化率和储能效率等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采用固液相变材料进行蓄冷的液态空气储能模型,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并构建了基于实际相变材料和液相工质的组合蓄冷流程。  针对液相工质蓄冷换热器建立了非稳态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蓄冷换热器的非稳态特性,提出了三种削弱其非稳态效应的方法,分析了各方法中的关键参数对非稳态效应的影响,并获取了可以实现蓄冷换热器快速启动的静置参数。  基于100kW液态空气储能实验平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地实验工作,目前已获取了74.69%的液化率和91.35%的蓄冷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在公众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由于使用时人体处于手机天线的近场区中,会大大影响天线的辐射特性,因此在进行天线设计优化时,必
该文以稠油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集输系统三种流程的优化运行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计算,应用一种优化方法,将复杂系统优化问题分解为各子系统的优化,在得出各子系统的优化,运用
电力日趋紧张同时,电网的峰谷差却很大、用电高峰电力严重供应不足,而夜间低谷电力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电力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的电力消耗设备的能源有效利用技术已成为时
该文通过对管壳式热交换原理、结构及其设计过程的研究,参照管壳式热交换器国家标准GB151-89,根据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和设计技术,建立了管壳式热交换
光纤传感器由于诸多优良性能逐渐被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而光纤由于本身的材料特性和形状特点,再加上高温、腐蚀等环境的影响,易受到损坏。因此有必要在光纤表面进行金属涂覆,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王彦林教授在其专著——《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该文对竖沟槽板间有限通道的凝结换热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将板间通道沿冷凝进程划分为层流段和紊流段,其中层流段的波峰、波谷区分别处理,得出了在所划分的不同区域内的解析解.
该论文针对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但又非常可贵的经验这一实际情况,提出运用模糊集理论表示知识和构造推理机,结合数据库设计技术和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