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古河道型地下水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河道型地下水库是开发利用古河道浅层淡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试图人为利用古河道砂体作为调蓄库容,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在冲积平原地区,古河道通常是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主要通道,对于建设地下水库而言,古河道为调蓄水资源,进行地下水回灌,修复地下水位起到关键性作用。弥河下游冲洪积扇内因来水量平枯不均,地表水拦蓄工程较少,致使地表水利用率较低,区域内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现已形成多个区域性大型漏斗区,加之北部咸水水头与区域内淡水水头差日益增大,依托古河道良好的地层条件,北部咸水向内陆含水层的入侵现象愈发严重。为缩减地下水漏斗区,抬升区域地下水位,利用地下坝体阻止咸水入侵、阻截淡水入海,现拟借助古河道中沉积的砂、砾石等多孔介质作为储水空间来建设地下水库,并引调地表水体进行蓄灌,从而防止北部咸水的进一步入侵。因此对于库区内古河道结构的研究是建设古河道型地下水库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河道位置、埋藏深度及厚度等特征的查明可为地下水库建设的位置、规模、结构及地下防渗墙关键技术参数等研究提供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量如下:(1)通过收集弥河下游冲洪积扇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钻孔岩性记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查明研究区内古河道形成与发育条件及岩性等特征参数,明确古河道的分布特征和富水性动态变化特征。(2)根据现场地电条件,在研究区布置32条东西向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数据采集测线进行扫描测量,每条测线长378m,测线西起台头镇付家庄村,东到田柳镇王高八村以东,全长12096m;并在能反映古河道砂层存在的测线中采集24个测深点进行电测深曲线绘制,获得岩体电特性参数信息;(3)将采集的野外实验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反演计算及绘图等工作,得到二维高密度电阻率图像和电测深曲线图,重点从电阻率电特性参数分析岩体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古河道位置、埋深等信息。通过以上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研究区内古河道整体上是以高阻值电阻率体现,在未固结成岩区其电阻率值在20-40Ω·m范围内,岩性以细砂、粉细砂为主,在局部固结成岩区,电阻率值可达几百欧姆·米;围岩以低阻值电阻率体现,电阻率值在0-20Ω·m范围内,岩性以地表覆盖土层和黏土层为主。(2)基于二维高密度电阻率图像分析,该段古河道呈WS—EN走向,东西宽约1400m,东西岸位置较明确;砂层在河道中段埋藏深度较大,两端埋藏深度较小,呈大“U”字型分布,该分布极具典型河床特性,砂层厚度横向变化符合古河床动力学产物特征;砂层周边解译出残留黏土块堆积,黏土块的存在有的对砂层的堆积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有的促使形成良好的砂层沉积区,为进一步明确古河床沉积的形态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3)基于电测深曲线分析,古河道富集带电阻率值整体呈三段走势,表层电阻率值大多呈缓平或下降趋势,判断为黏土覆盖层;中间曲线呈上升趋势,电阻率值增加,判断为砂层反映;底部曲线缓平或下降,判断多为黏土层或砂质黏土和粘质砂土。
其他文献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它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复杂性和破坏的严重性,人类面对地震灾害相比于其他灾害更加难以抵抗。
基于PCR的体外诱变法发展至今,使用的引物从重组PCR法(Recombination PCR)的至少4条引物到大引物PCR法(Megaprimer PCR)的3条引物,再到Quikchange快速突变法(QuikChange Mutage
  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实践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对社区矫正机构组建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社区矫正机构组建和运行中应当
坡面侵蚀是流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坡面侵蚀过程中水沙要素变化规律及相应坡面地形的演化过程,是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自然条件下,坡面侵蚀过程受到地形、
滇池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第一大淡水湖,其发展状况与昆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湖泊的水动力过程是水环境研究的基础。本文以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利用EFDC建立滇池外海水动力模型,
如何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实现洪水资源化,对缓解中国水资源危机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是协调防洪安全与水资源充分利用的关键指标。科
  天津市是一个水资源极其丰富的临海直辖市,但是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较快发展的经济水平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天津市水资源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难度。如何从法律
  海洋环境污染属于特殊侵权行为1,围绕海洋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诉讼主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