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型果园建设模式对非点源污染的防控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剧,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并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江西省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任务繁重而紧迫。果业开发作为水土流失开发性治理的一种重要措施,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但在坡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水土保持技术缺乏,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等,许多坡地果园存在养分流失、地力衰退、非点源污染加剧的问题。本研究主要立足南方水土流失区,针对红壤坡地果业开发中存在的地力下降、面源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以江西德安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2004~2006年的野外定位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当前我省水土流失开发性治理中常用的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处理Ⅰ)、水平梯田+梯壁植草(处理Ⅱ)、果园横坡间作农作物(处理Ⅲ)水土保持型治理开发模式,及传统的果园净耕除草模式(处理Ⅳ)和全园地表裸露对照(CK),通过不同果园建设模式防控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和规律,以及对土壤碳库、养分库及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通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水土保持型果园模式对径流及泥沙输出的防控特征分析①研究区径流泥沙输出月际变化趋势基本呈双峰式分配,发生时间与降雨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引发泥沙输出最严重的时期主要为4~9月,特别是5、6、8月。因此,在这几个关键月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对径流泥沙输出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②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果园小区对径流的控制率为71.40%~95.52%;对泥沙的控制率为73.17%~99.84%。与传统净耕除草果园模式及全园裸露对照小区差异显著。说明水土保持型果园建设模式对径流泥沙输出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泥沙输出控制能力大小排序为:Ⅱ>ⅢⅠ。且随着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逐年发挥,泥沙输出量趋于减小。(2)不同水土保持型果园建设模式对非点源污染物的防控过程影响①径流泥沙携带非点源污染物的相对量(Es/ER)的变化范围为1.83-16.00之间,均大于1,说明无论是实施哪种水土保持措施,泥沙携带的非点源污染物的量均要大于径流携带非点源污染物的量。说明土壤中N素、P素迁移及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泥沙流量的影响,流失形态主要为泥沙结合态。非点源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越高,对非点源污染物的控制能力越强。②从径流泥沙携带非点源污染物绝对量来看,不同处理小区泥沙携带的非点源污染物能力大小顺序为:Ⅱ>Ⅲ>Ⅰ,水土保持效果越好的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物流失效果越明显。水土保持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影响,一是可以从绝对数量上减少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二是可以净化地表径流,从而防止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③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果园小区径流中非点源污染物浓度变动范围明显小于CK处理小区,对非点源污染物流失控制的过程和方式也不同,产流初期N素浓度较高,产流后期全N浓度分别稳定在0.31g/m3、0.26g/m3、0.40g/m3左右,随着产流的进行全N、全P浓度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CK处理地表裸露小区土壤中全氮和全P的含量最低,但产流初期径流中的含量最高,这部分N、P的流失直接导致土壤有效养分的衰减,并易引发水体非点源污染。(3)不同水土保持型果园建设模式对非点源污染的防控效果分析①水土保持型果园建设模式调控非点源污染物流失效果明显,对全氮、氨氮、全磷的调控效果都在98.5%、97.8%、96.6%以上。不同水土保持处理小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含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有机碳及碳库含量大小排序为Ⅰ>Ⅱ>Ⅲ。②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小区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等3种全量养分库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各小区有机质含量在10.17-16.28g/kg之间,大小顺序为Ⅰ>Ⅱ>Ⅲ,各小区全N含量与有机质表现特征相似,全P含量与有机质表现特征不尽相同。③土壤N、P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质与全氮、速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0.748、0.658。说明土壤氮源积累与有机物质的输入密切相关,在今后的果园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多种养分因素的相互影响,提高养分的利用水平,减少过量施肥带来的非点源污染。
其他文献
美学是通过研究声音、形状、形态、颜色、对称等对美和美感的认识,促使人们用审美的眼光来感受事物。在中国,孔子提出“美”的评判标准必须符合“真”“善”。美学和中国翻译理
2010年3~4月,对双龙洞景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677只,属4门、9纲、16个目。其中,蜱螨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其余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LUCC)是人类影响全球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从过程、格局、机制及环境效应等方面对LUCC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
本研究主要由基础营养成分测定、酚酸的测定以及瘤胃尼龙袋测定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率组成。1实验对23种采自新疆地区的饲料干物质(DM)、有
随着核技术、放射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体受到电离辐射损伤的机会越来越多,辐射防护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目前,除了物理防护阻断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外,辐射防护剂的开
<正>一、研究资料及方法本研究以某地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选取某地区公立初中12所与私立初中7所学校,总共19所学校,共发出665份研究问卷,由各校教师随意抽选该年级学生填答。
目的分析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院外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探讨切实可行的家庭压疮预防措施。方法通过随访3年内出院的182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对其中发生不同程度压疮的患者进行
本研究以新疆南部阿克苏周边特色果树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在果园管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设置四种土壤管理方式:生草、覆盖、免耕、清耕,研究不同果园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的理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损问题每年对国家的和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传统的修补方法和修补材料养生期长,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现代道路快通的要求。因此,开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批评界针对其作品中的语言、美学、风格与结构关注甚多,对他作品中的“二重身”主题也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