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存在哪些影响这一问题,本文展开研究。文章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针对中国各省、直辖市的银行市场结构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性,文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借鉴了Bresnahan构造的“企业进入门槛”模型(Per firm entry threshold)思想,构造了中国银行业“进入门槛”模型(模型的约束条件基本吻合外资银行完全国民待遇后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可预测市场状况),并以各省、直辖市为单位,用各地区的存、贷款HHI指数代表各地区银行市场竞争状况,以各地区GDP总量、GDP增幅、和人均GDP代表银行市场容量,进行了市场竞争状况和市场容量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得出了符合中国情况的相关结论:①中国各个省、直辖市银行业市场的存、贷款HHI指数和市场容量有负相关性,表现得最显著的是存、贷款HHI指数和人均GDP,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银行业集中度越低,竞争越激烈。②一般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会大幅增加,从而直接影响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状况;而本文分析的结论是,由于市场门槛高,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将面临市场容量不够大的困难,外资银行不可能在进入后短期内大幅增加其市场份额。③现阶段,一方面,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允许外资银行进入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危机感,促使国内商业银行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为了保障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中国政府不希望看到外资银行大规模抢占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危及国内商业银行生存的状况。因此,逐步开放成为金融监管的必然选择。结论的提出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结构,理解外资银行在进入方式上选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