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肺炎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2003年 Hilker等称这种肺炎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pneumonia,SAP),有其独特的临床规律。因此,对SAP的发病规律及其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颅影像学特点,探讨脑卒中后脑组织梗死部位、面积的变化与SAP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感染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提高脑卒中患者救治成功率。
方法: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患者脑梗死部位及面积大小和呛咳及SAP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合并SAP把患者分为SAP组和无SAP两组。分别探讨不同脑梗死部位及面积的变化与SAP的关系,分析SAP的可能性神经源性机制。
结果:按梗死面积分组的≤1.5cm组、≤3cm组、≤5cm组和>5cm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18.5%、15.7%、42.6%、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5cm组较其他组更容易发生呛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率的个数κ=4,校正α’=0.007,P<0.007);按病灶与半球关系分组的左半球组、右半球组和双侧皆有病灶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24.7%、34.4%、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6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双侧皆有病灶组较其他组更容易发生呛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率的个数κ=3,校正α’=0.0125,P<0.0125);按病灶与皮层关系分组的皮层组、皮层下组、皮层及皮层下皆有病灶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47.4%、16.7%、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92,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皮层及皮层下皆有病灶组呛咳发生率最高,皮层组次之,皮层下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率的个数κ=3,校正α’=0.0125,P<0.0125);按病灶与前后循环关系分组的前循环组、后循环组、前后循环皆有病灶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26.7%、27.9%、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6,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前后循环皆有病灶组较其他组更容易发生呛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率的个数κ=3,校正α’=0.0125,P<0.0125)。
按梗死面积分组的≤1.5cm组、≤3cm组、≤5cm组和>5cm组SAP的发生率分别为13.0%、11.0%、31.1%、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7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5cm组较其它组更容易发生S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率的个数κ=4,校正α’=0.007,P<0.007);按病灶与半球关系分组的左半球组、右半球组和双侧皆有病灶组SAP的发生率分别16.5%、24.6%、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6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双侧皆有病灶组较其他组容易发生S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率的个数κ=3,校正α’=0.0125,P<0.0125);按病灶与皮层关系分组的皮层组、皮层下组、皮层及皮层下皆有病灶组SAP的发生率分别为16.3%、11.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6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皮层及皮层下皆有病灶组SAP发生率最高,皮层组次之,皮层下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率的个数κ=3,校正α’=0.0125,P<0.0125);按病灶与前后循环关系分组的前循环组、后循环组、前后循环皆有病灶组SAP的发生率分别为15.5%、19.7%、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68,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前后循环皆有病灶组较其他组更容易发生S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率的个数κ=3,校正α’=0.0125,P<0.0125)。
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SAP的发生率与脑梗死部位及面积有关。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更容易发生SAP。并且,脑梗死部位及面积的变化至少部分是通过对呛咳的影响,从而导致SAP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