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于艺”思想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q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孔子“游于艺”思想进行研究:首先,在训诂辨析的基础上进行义理层面的探析;其次,在梳理、评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阐发;最后,与“逍遥游”进行比较,从而管窥儒、道思想之不同。关于“游于艺”之“游”,历代注释纷繁不一,主要有不可据依、玩物适情、从容潜玩以及游玩等类。追本溯源,“游于艺”最初写为“遊于艺”,“遊”之本义与行走相关。因“游于艺”与“依于仁”的密不可分,“游”显然含有研习、玩味之义,意指从容自适、洒脱无滞的人生境界。关于“游于艺”之“艺”,历代注疏者几乎都沿袭了皇侃的说法,亦即将“艺”释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予以阐发。理学家们所看重的是“游于艺”的涵养功能,在他们看来,“艺”虽然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但只有本末兼顾,才能进入圣人之境。至于某些末流的理学家,则将“艺”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心学家们强调的是“心”之所“志”乃是“道”,“志于道”便可涵盖其他三者,“游于艺”仅具有调习、养护的功效。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儒者,打破了线性阐释的路径,指出“游于艺”所具有的养护功效在“志道”、“据德”、“依仁”的过程中时刻都会发生,彼此之间不可分割。一言以蔽之,“游于艺”乃意指人始于“志于道”,经由“据于德”、“依于仁”,最终得以实现的纯熟之境。这种纯熟之境相通于经由“兴于诗”、“立于礼”而臻于的“成于乐”之境,它是对“情”与“礼”的涵纳,“情”之所至即为“礼”之所尽,其圆融之境即是“游于艺”。在“游于艺”之境中,人面对外部境域的态度是“可与权”,主体不会因一己之好恶来裁定外界,其所亲厚的唯有道义。这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同样相通于“游于艺”,它让那些“从容中道”的个体敢于直面现实处境进而实现“尽性立命”。从“志于道”、“据于德”到“依于仁”最终抵达“游于艺”之境,它不是一个自动生成的过程,而需要主体不断地付诸努力去“学”。所“学”的东西不能拘囿于外在化的知识,而是要将其融入生命之中进而提升人生的境界,就此而言,“学”的用力程度也就决定了人生的高度。祈向圣人之境的“学”乃是不被外在他物所困扰的“为己之学”,既然如此,个体在求学过程中便能体味到无尽的欢乐之情。孔子的“游于艺”说到底是游于人伦之中,其所祈向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乃意指人与人道相融之后的“方内之游”;相比之下,庄子的“逍遥游”则是“游乎天地之一气”,它意指人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方外之游”。“游于艺”的境界需要人不断地有所作为才能渐而实现,“逍遥游”则只能取“无为”的路径才能为人所觉悟。
其他文献
目的 :为菊花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生药性状鉴别。结果与结论 :搞清了亳菊、滁菊、贡菊、杭白菊、杭黄菊及其他一些非主流品种的性状特点
本文以适合我国学生实际的学习进阶层级模型为指导,以安培力的方向判断为知识载体,设计并实施了一节层级进阶研究课;以此帮助学生跨越"台阶",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民歌是人民大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即兴编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地域风格是民歌最鲜明的特点。探讨典型民歌《茉莉花》南北演唱风格的差异,帮助学生准
对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的网络管理系统作了简单介绍,然后根据ONT管理控制接口(OMCI)协议,分析光网络终端(ONT)管理控制接口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ONT-G被管实体设计出ONT管
《城的灯》对冯家昌“征服”城市而同时被城市所俘虏和异化的过程所进行的道德审判,遮蔽了冯家昌向城市奋进的现代性诉求的合理性与城市文化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作者则把刘汉
<正>近年来,随着规模庞大的跨区域企业集团的形成,集团公司总部对集团内部资金控制、调度的需求与日俱增。无论是大型民营、国有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集团,如何对遍布全省、全国
北宋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经学及儒学哲学的发展相互交织,共同推演出经典诠释独特的嬗变路径和演进图景,实现了《论语》诠释的转型和变革。总体而言,北宋前
目的:分析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之间联系,探讨如何衔接发挥最大协同作用。方法:采用总结归纳、比较研究对两种管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侧重点有所区
<正>1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江西丰城发电厂坍塌事故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
<正>据报道,坦桑尼亚农业、食品安全与合作部副部长克里斯托弗.奇扎4月11日向该国国民议会表示,政府计划大规模种植棕榈树、向日葵、腰果、椰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