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圆柱壳内外声场耦合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隐身性是水下舰艇发挥自身机动突袭作用的基本保证,舰艇辐射噪声水平直接影响其生存力和战斗力。机械噪声作为水下舰艇低速巡航时最主要的辐射噪声源,其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艇内机械设备通过支撑件、基座、浮筏等隔振系统激励艇体振动向水中辐射噪声,另一方面是机械设备作为声源直接向艇内辐射空气噪声并通过艇体结构透射引起水下辐射噪声。以往对机械噪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作为力激励源引起结构的振动和声辐射特性,而忽略机械设备引起舱室内部空气噪声的变化与水下辐射噪声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舱室空气噪声中蕴含着大量舰艇内部机械设备运转的噪声信息和艇体结构自身的振动信息,部分空气噪声则会透过艇体结构引起水下辐射噪声。由于水下舰艇内部机械设备密度大、舱室空间狭窄,极大地增强了舱室空气噪声的强度,尤其当舰艇处于低速航行状态或隐蔽状态时,舱室内空气噪声引起的水下透射噪声与舰艇自身的声隐身性密切相关。而随着安静型机电设备和减振隔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舱室空气噪声引起水下辐射噪声的问题愈发突显出来,成为水下舰艇声学设计不可忽略的问题。
  针对水下舰船舱室噪声引起的水下辐射噪声问题,本文开展了水下圆柱壳内外声场的噪声传递特性研究,结合圆柱壳内声场空间分布特性和结构振动响应规律,分频段建立了壳体结构内外声场噪声传递模型;在噪声传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力源激励、声源激励及其混合激励下舱室结构内外声场分布特性,计算分析了大型机械设备作为体积源的指向性和表面声散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噪声源对壳体内外噪声的贡献规律;进一步建立了非规则内部空间的壳体声透射理论模型,开展了大量机械设备占据舱室内部空间情况下声透射特性研究,分析了设备占据内部空间大小对内外声场及噪声传递的影响;最后开展了舱段模型内外声场特性与辐射噪声预报水池试验,利用试验验证了复杂激励下壳体内外声场特性主要结论的可靠性,并基于舱段模型内声场的监测对外辐射噪声进行预报,验证壳体结构内外声场噪声传递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圆柱壳内外噪声传递特性研究:壳体内声场特性和结构声振响应是圆柱壳内外噪声传递的两个重要方面。从圆柱壳内部声场特性出发,研究壳体结构内声场简正模态密度,根据模态密度函数分别用简正模式理论和扩散声场理论分析不同频段封闭空间声场特性,其中简正模式理论适合低频段的声场模型,而在中高频段可以采用扩散声场理论进行分析。对于壳体振动响应,基于Donnell薄壳振动方程和Helmholz方程推导了壳体结构被激振动方程,阐述了薄壳理论在高频段计算的局限性,并进而给出壳体结构的板近似模型。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不同频段壳体内声场特性和结构声振响应特性,提出了根据壳体结构环频分频段对壳体内外噪声传递进行建模,并分析了壳体结构在不同频段噪声传递特性,明确了在环频以下,圆柱壳内声场模态和壳体振动模态之间的耦合关系主导其结构的声透射特性;在环频以上,壳体结构的隔声质量对声透射特性起主要作用。
  2、不同激励方式对圆柱壳内外声场的影响:根据壳体结构声透射模型,研究激励方式对壳体内外声场的影响。本文将壳体结构内部噪声源分别力源激励和声源激励两类,分别以局部力和分布力的作用形式加载到壳体结构内表面,对比分析了不同激励方式下壳体内声场特性、结构振动响应和外辐射噪声特性的区别,并讨论了混合激励下不同激励方式对壳体内外噪声的贡献,发现了壳体的振动响应更容易反映力源激励下壳体的振动信息,而壳体结构内声场的强弱对声源激励强弱更敏感;对激励源进行了详细分类研究,阐述了线力源、面力源、偶极子声源、四极子声源等复杂激励对壳体内外声场的影响;针对大型机械设备,提出了一种具有空间分布及指向性的体积源激励下声透射建模方法,揭示了体积源指向性及表面声散射作用对声透射的影响。
  3、非规则内部空间对圆柱壳内外声场的影响:针对舰艇内部设备众多,占据舱室空间这一问题,本文在Donnell薄壳理论模型基础上,结合集成模态法,提出了考虑设备空间占据的非规则内部结构的壳体声透射模型,理论分析了机械设备空间占据改变了声腔模态振型和对应的声腔共振频率,进而影响了声腔模态与壳体振动模态的耦合关系,对通过改变内部机械设备的体积,数值计算不同机械设备空间占据下,圆柱壳内外声场的变化,给出了其对内外声场噪声传递的影响,并研究了机械设备容积与圆柱壳水下辐射噪声指向性之间的关系。
  4、开展相关试验研究:为了验证水下圆柱壳结构内外噪声传递模型的有效性及不同类型噪声源对壳体内外声场的贡献规律,在消声水池开展了舱段模型内外声场特性与辐射噪声预报试验研究。采用激振器和音箱分别进行单机和组合激励壳体振动引起舱段模型内部空气噪声及外部水下辐射噪声,利用舱段内壁面附近的传声器和外壁面附近的水听器验证舱段模型结构内外声场噪声传递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结合舱段内壁面的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研究复杂激励下壳体结构内外噪声之间的关系,验证了不同激励方式对壳体结构内外噪声贡献的主要结论。舱段试验研究对本文所得到的水下舰船内外声场耦合特性的主要结论在工程实用性方面提供了支撑,该试验结果对水下舰艇结构的声透射预报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上匝道合流路段是城市快速路系统内的主要瓶颈。为了缓解合流区内的交通拥堵,常在上匝道尽头安置信号机对汇入主线的流量进行管控。工程实践表明,恰当的匝道控制可以提高合流区的通行效率。传统方法基于环型线圈等采集的断面交通流数据进行流量控制,然而断面数据不能全面、精准地刻画快速路运行状态,进而影响匝道控制的效果。  本论文提出采用交通视频图像数据构建高维视觉特征作为控制输入,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匝道控制
我国现有高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基层与底基层大多采用半刚性材料进行铺筑,然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表现出良好路用性能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早期开裂及其引起的后期反射裂缝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中掺加乳化沥青,以缓解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收缩开裂。作为一种“刚柔并济”的新型复合材料,掺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收缩性能与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同时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机理研究较少,没有建立微
学位
在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新能源车辆政策倾斜等多重背景下,汽车共享作为新兴的出行方式,在近年来受到的广泛的关注,国内关于汽车共享方向的研究也逐渐升温。为深入剖析汽车共享使用者的出行特征,研究基于汽车共享出行活动点,对汽车共享出行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相比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等指标的分析,基于活动点的特征研究能够与出行者的活动行为直接相关,其分析结果对城市管理者理解居民出行特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多以及职住分离现象的加剧,城市内部交通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从而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规划建设优质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等配套交通服务系统,则是充分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运力资源的关键。由于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规划方法仍然存在人工介入程度较高、评价指标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使得实际开通运营的接驳公交线路频频出现上座率不足、乘客满意度低等窘境。本文着重研究了使用计算
粉质黏土毛细管作用显著,渗水能力强,以其作为填料构筑的路基,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容易产生大量自由水迁移和积聚,从而导致路基冻害。目前常见的季冻区水泥改良路基土,可提升土体强度和抗冻性能,但会使土体易出现脆性破坏和干缩;纤维改良能够使土体获得更好的塑性变形能力,但对土体强度改善效果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水泥和纤维的改良特性,深入研究复合改良粉质黏土的抗冻性能,以期增强季冻区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学位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正逐渐成为产业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然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自动驾驶汽车将与普通驾驶车辆共享有限的道路资源。在该混合环境下的交通调控和资源整合优化是极具挑战的研究方向。  自动驾驶环境下,大量的、高度智能化的、具有学习能力的自动车辆给现有交通系统带来了许多改变。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前沿,更多还涉及了道路交通安全及管理方式的变革。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基于位置的服务和无线通讯技术快速发展,随之兴起的室内定位技术也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超宽带(Ultra Wide Band ,UWB)技术具有发射功率低、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穿透力强、保密性好等特点,基于超宽带原理的定位系统可以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定位过程中,布设于定位区域内的UWB基站与待测目标间的几何相对位置会对定位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以UWB定位系统的基本原
学位
油液污染是导致设备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油液中的微米级颗粒污染物含有丰富的摩擦学信息及设备腐蚀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反映设备运行状况和故障情况,对油液中的污染物做出快速准确的区分和检测,不仅可以诊断出系统的故障部位,并且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寿命预测,这对基于信息融合的现代故障诊断与预报理论来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依托,提出基于微流体芯片的多参数微阻抗分析方法,通过单个微阻抗
学位
随着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轻量化结构应用的增长,对约束阻尼结构性能提出了更高及更新的要求。将先进复合材料与阻尼材料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约束阻尼结构的性能限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复合阻尼结构。由于这种结构由阻尼材料、方向性复合材料以及功能梯度材料等复合而成,因而其动力学行为更加复杂。在动力学特性分析时不仅需要考虑各层自身的材料性质、铺层方式、边界条件等,还需要考虑阻尼材料温频效应的影响,这就需要精度更好、效
作为一类振动噪声控制方法,同步定相控制技术已在飞机舱室噪声控制领域得到了充分发展及应用。由于其仅对系统中原有设备的相位进行调整,对承载多台设备的船舶浮筏隔振系统而言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振动控制方式,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传统被动控制和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的不足。目前对同步定相振动控制的研究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存在如系统理论建模较简单、振源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无法实现在线实时控制等问题。本文围绕多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