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和”到“复古”——章士钊《甲寅》时期的文化思想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政论家,文化保守主义者。本文以章士钊《甲寅》时期(1914——1927)文化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变及特征进行分析。  本文认为,章士钊心灵发展趋势呈现三种趋势。首先,他是一位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知识分子,深刻地感受过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的淳厚与文学艺术的优质因素;其次,他有过对激进主义亲身体验与“惨痛教训”;再次,他对西方学说有深入研究与理解。这三种趋势相互交织,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规定了章士钊《甲寅》时期文化思想变动之维。章士钊文化思想(乃至总体思想)都可看作这三种趋势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章士钊《甲寅》时期文化思想以1922年为界,发生了由调和向复古的转折。但这种转折,并非盲目与缺乏理性。章士钊在前《甲寅》时期以调和进化论作为理论基础,主张新旧文化调和主义。此思想是在进化论的基础上,结合“调和”思想形成的,意在对新文化派“全盘西化”口号进行纠偏。但该思想提出后,受到新文化派的强烈批判与反击;后《甲寅》时期以新旧文化循环论作为理论基础,主张中国应回归“农国精神”。此思想是在民国初年中国学习西方民主宪政受挫以及西方出现对工业文明反思潮流、文化形态学兴起等背景下提出的。  章士钊后《甲寅》时期文化思想备受争议。该时期章士钊从整个人类文明角度,将中西文化放在同等地位加以比较,认为二者属于不同性质的文化;指出西方文明的弊端与中国文化的长处,强调中国人对民族文化予以重视,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性的文化发展道路。章士钊后《甲寅》时期文化思想局限性在于实践性不强,这一特点也使其思想主张当遭遇到巨大民族危机压迫时,必然失去号召力。
其他文献
包山楚简是我国第一批数量庞大的楚简材料,其发掘出土过程是科学的,因而能得到非常完好的保存。它为楚简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  就古文字方面而言,包山简牍字迹清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辉煌的表征,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阶段成果,是现代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哈尔滨市是中国工业的奠基地之一,有着新中国建国初期和成长过程中
期刊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是研究先秦史、远古史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状况的宝贵资料。本文第一章从体例结构上对《国语》进行重新考察和认识。《国语》在这方面
曾纪泽,曾国藩长子,于1878-1885年期间先后出任清政府驻英、法、俄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综观学术界对曾纪泽及其外交实践的研究,范围涉及很多方
在中国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经过改革开放约30年来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态。旅游业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通过发展国
大周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先周文化研究的焦点。本文拟将岐山孔头沟遗址自2006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成果作为立足点,选取典型的陶器器类进行分期断代研究,重点探讨大周原地区孔头沟遗
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它秉承“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印章最初作为私人印信,实用性显然是第一位的。虽然后来随着人们在审美要求上的逐渐提高,篆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具开创性的发展,然而实用这一固有的用途却始终没有在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