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繁、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自然灾害的损失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由于当前人们对于灾害的防御能力较差,灾害发生前如何预防、灾害发生时如何应对以及灾害发生后如何善后都需要在当前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提升。因此,通过灾害教育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学校在灾害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高中地理课堂为开展灾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结合乡土地理特征研究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灾害教育。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临沂市三所高中的高中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的电话访谈,了解并梳理了临沂市高中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实施现状,得出高中地理灾害教育存在学生灾害意识较差,学生防灾实践能力较差,灾害演练的参与程度形式化,灾害学习形式单一,灾害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然后,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结果,从教育教研、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等不同角度,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不同主体层面,对高中地理灾害教育现存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灾害教育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灾害意识低导致灾害学习认知度不足,教材灾害知识体系影响学生灾害学习偏向,学生参与防灾演练兴趣降低导致动机较差,教学模块压缩导致学生灾害学习质量下降,知识本位观念陈旧导致学校教育投入不足,多样化评价不到位导致知识与技能不匹配。最后,在借鉴国外地理灾害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临沂市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动机、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以下提升策略:以立法建规方式提高学生灾害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乡土地理渗透灾害教育;教师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积极丰富灾害知识获取路径并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根据本地区灾害的常发时间段恰当安排讲授时间;积极利用课外校外实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加强学科之间联系,对学生进行全全方位评价以形成多元化评价机制,以积极配合地理课堂。本研究探讨了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提升策略,为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灾害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