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和婚姻关系的代际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内不同代际人口的家庭结构和婚姻关系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首先,以个人自评问卷(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与Olson婚姻质量问卷)和非自评问卷式的投射测验(婚姻健康测验)为研究工具,调查了2404对夫妻的婚姻状况;探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和不同婚龄阶段夫妻婚姻关系的变化趋势;以及夫妻年龄差异和文化程度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其次,对1985个家庭的家庭结构进行归类,并对比“六普”抽样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特点,同时考察家庭结构类型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最后,以“80后”为研究对象,通过代际比较,剖析“80后”的婚姻关系特点。研究表明:(1)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和婚姻调适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且年龄越大的夫妻,夫妻年龄差异越倾向于扩大。(3)男女婚姻满意度和婚姻调适在不同文化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文化程度越高,夫妻婚姻满意度和婚姻调适得分越高。(4)婚姻关系随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呈现如下特点:男性的婚姻满意度和婚姻调适得分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女性没有显著差异;男女得分在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呈现不规则的“U”型曲线,其“低谷期”为学龄前期阶段(第一个子女3-6岁),比西方的研究提前了5-10年。对夫妻的关系互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夫妻的婚姻关系在理解程度、默契和角色互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无论在个人自评还是关系互动评估上,不同婚龄阶段夫妻的婚姻关系均存在显著差异。使用自评问卷的结果表明:婚龄到6-10年时婚姻满意度和婚姻调适水平会达到“低谷期”,这与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学龄前期阶段)相对应;女性的婚姻满意度和婚姻调适随婚龄变化的趋势虽与男性一致,但在各个阶段得分都低于男性。使用投射测验,对夫妻关系互动进行评估发现,婚姻关系表现出随着婚龄增加,夫妻之间的理解、默契和角色互动提高的趋势。(6)我国家庭结构的总特征是:核心家庭为主体,直系家庭占相当比例,复合家庭比例极低。家庭结构类型和家庭户规模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代际差异:家庭户规模从城市到农村逐渐递增;直系家庭所占家庭类型的比例从50年代到80年代递增。(7)婚姻关系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50后”、“60后”的夫妻在关系互动上得分显著高于“70后”和“80后”。对“80后”的婚姻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有无子女、城乡背景差异都能显著影响夫妻对婚姻关系的自我评估:无子女的夫妻得分高于有子女的夫妻,城市高于农村。而是否与父母居住显著影响女性的婚姻调适:与父母居住的妻子婚姻调适显著低于不与父母居住的妻子。文化程度能显著正向预测“80后”夫妻对婚姻关系的自我评估。
其他文献
党风廉政建设是城市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际上还存在思想认识滞后、工作乏力、体制混乱、经济实力薄弱、制度落实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应结
<正>引言Preface中国纺织工业的现状与愿景,总体可以概括为"工程了不起、技术过得去、学术须给力、人才待培育、体系要建立"。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纺织工业获
从教学工作和市场工作两个方面分析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内容,进一步分析影响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绩效的因素,试图构建合理、科学、实用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
在对英汉语政治隐喻实例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探讨政治隐喻的解读功能、表现功能、扩展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各种文体功能。隐喻的文体功能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所高校都面临着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从分析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出发,探求人才培养模
英国每年食品浪费严重。英国政府为此拨款1000万英镑(约2000万美元),在城镇装置一种处理剩余食物新型机器,把剩余食物转化为电和肥料,既解决了粮食浪费问题,又缓解食物垃圾填埋场紧
期刊
本文介绍宜宾方言的被动句和处置句。宜宾方言的被动句和处置句表被动和处置的标志词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语法规则也有特点。
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今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其谬误在于促成了理性的张狂,割裂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造成了天人对抗。生态中心主义力图重新弥合人与自然的鸿沟,以共同体思维造就天
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learning)是指学习者能自行或在教师指导下设置适合的学习目标,并激励自己积极主动地使用学习策略,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既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断加强,土地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1]。土地资源供应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要求人们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