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66纳米纤维/iPP复合体系界面结晶形态结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i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关于聚合物纳米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结晶结构的研究。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尼龙66(PA66)纳米纤维,并且通过改变纺丝的收集装置及过程参数等来改变所得到的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其次,将纺得的纳米纤维加入等规聚丙烯(iPP)溶液中,在-定温度下等温结晶制备PA66纳米纤维/iPP复合材料;最后,将所纺得的PA66纳米纤维束引入到iPP熔体中,研究纳米纤维束/iPP的结晶动力学,而且还利用不同分子量的iPP基体研究基体分子量对结晶行为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静电纺丝的收集装置,能够显著改变所收集到的纳米纤维的排列方式。例如,采用静止的铝板为收集装置可以得到无规排列的PA66纳米纤维;利用旋转的针头做为收集装置,能够得到纤维排列相对规整的纳米纤维束;而采用旋转的滚筒做为收集装置能够得到纤维规整排列纳米纤维膜。改变PA66溶液静电纺丝的电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收集到的纳米纤维的形态结构,并且只有施加的纺丝电压超过一定值时,才可以收集到纳米纤维;尽管静电纺丝的效率很低,纺丝液久置仍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研究发现,纺丝液放置的时间过长,纺得的纳米纤维易出现粘结及分叉现象,严重影响收集到的纤维的质量。2.利用盖玻片收集PA66纳米纤维,然后将盖玻片放置到一定浓度的iPP溶液中等温结晶。在一定温度下等温结晶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结构即“杂化串晶”。所得到的杂化串晶,以PA66纳米纤维做为“shish", iPP的片晶做为"kebab"。改变iPP溶液的浓度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调控iPP片晶的尺寸,可调范围比先前所报道的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的杂化串晶要宽很多。通过改变iPP溶液的温度以及PA66纳米纤维在iPP溶液中的结晶时间等方法也可以改变iPP片晶的尺寸。因此,这为以后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作用。3.改变静电纺丝收集方法,可以获得PA66纳米纤维束。将所得到的纳米纤维束引入到iPP熔体中,在偏光纤维镜下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进而对其动力学进行研究。当有PA66纳米纤维束存在时,在iPP基体中确实发生了异相成核作用,形成了横晶。另外,也就iPP基体分子量对所得到的横晶生长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iPP分子量的升高,纳米纤维束表面的晶核密度增大。降低iPP基体的分子量或者是升高结晶温度都会使结晶诱导时间延长。横晶的最大结晶温度随着iPP基体分子量的增加而提高。横晶层的生长速度随着分子量和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另外,通过选择性熔融的方法,可以发现研究的所有样品中,得到的iPP晶体均为α晶。
其他文献
作为新一代激光技术的代表,光纤激光毛化设备不但克服了传统激光毛化设备晶体热效应严重、体积庞大、稳定性差、不适应大规模生产要求等诸多缺点,而且毛化质量好,成本低,效率高,可
《佛说大乘通玄法华真经》是明清时期黄天道另一脉教首普静的弟子撰写的重要经卷.本文从该部经卷完成时间、撰写作者、思想内涵以及版本、流播地域与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
本论文目的是针对工业园区特点,研究建立区域层面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推进和管理方法,通过总结和梳理清洁生产审核的问题,建立基于减低环境与生态风险的在区域层面解决问题的
论文根据道书中所见的若干道教音乐形式(体裁),从中归纳、梳理出古代道教音乐在声乐方面产生的步虚类声乐曲——步虚、仙歌、歌章、颂,赞偈类声乐曲——赞、偈、歌、章、韵、
焊料在电子封装中起着连接、导电、导热等重要作用。传统的锡铅(Sn-Pb)焊料中含有Pb,而Pb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环境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无铅焊料的研究已是电子封装领域研究的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电力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电力企业
CoSb3基热电材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中温热电材料,其本身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但其较高的热导率使得整体热电性能不是很高。因此通过降低CoSb3热电材料的热导率能够
中国籍主教之有无、有多少,是中国教会本地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籍主教的选任之路漫长而曲折,1674年罗文藻被任命为南京代牧,虽然时隔11年之后才举行祝圣典礼,但为中国
关于闽台历史上的祖先崇拜问题,中国大陆和台湾、西方学界以及日本学界,均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把焦点集中于宗族组织的研究,所讨论的祖先崇拜常
甘肃临夏和政牙塘社火“牛犊爷”,是当地民众在民族交界地带举行的一种原生民俗仪式活动.据传始于元末明初,流传至今.“牛犊爷”在祭祀、舞蹈、音乐、民间信仰、工艺美术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