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rastive Study of Huang Jianren's and Zhu Wan's Chinese Versions of Lolita: A Perspec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b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博科夫(1899-1977)乃当代美国著名俄裔作家,其代表作《洛丽塔》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洛丽塔》1955年首次在巴黎出版,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媒体就该作品是否是色情小说、是否该禁止发售等问题产生了激烈争论。该书从禁止出版到局部解禁再到跻身世界文学经典的行列,证实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洛丽塔》在中国已有20多个译本,对该小说的翻译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视角,选取国内两个影响最大的《洛丽塔》译本--黄建人译本和主万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翻译伦理模式在两个《洛丽塔》译本中的具体体现。切斯特曼针对具体翻译问题提出了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即:(1)再现伦理-再现原文、原文作者;(2)服务伦理-译文满足委托人的要求;(3)交际伦理-完成文化间的双向交流;(4)基于规范的伦理-满足特定文化的期待;(5)承诺伦理-履行职业道德的誓言。再现伦理与基于规范的伦理属于微层面的伦理模式,二者关注的是译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过程中具体的翻译策略问题,故为本论文采纳,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时各自遵循了不同的翻译伦理,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翻译效果。黄建人所遵循的基本上是基于规范的翻译伦理,即满足特定文化的期待,多为目的语读者考虑。相应地,她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句式上把纳博科夫出了名的晦涩难懂的长句译成了生动、简短的中文句子,在文化词语上采用归化策略,把原文隐含或模糊之处进行了显化处理。意译的翻译方法带来了一个通顺生动的中译本,故而很受读者欢迎。主万所遵循的是再现的翻译伦理,即再现原文和原作者的。相应地,他采用了直译加注的翻译策略:句式上沿用了原文的复句和长句,在文化词语上采用异化策略,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晦涩和含混之处,未作明晰化处理。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为读者带来一个信而不顺的、原汁原味的《洛丽塔》。
   本论文的目的不在于评判译作的优劣,而是旨在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对两个译本作出尽可能客观的分析。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中塑造了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双重性格”,呈现了凯瑟琳在面对自我与外在世界时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从庄子美学的角度,以凯瑟琳的本真自我,本真自我的迷失及回归为线索解读了她的生命历程。  庄子提倡“外物”和“不失己”,以“同于大道”,即人在心灵上超越外在之物的束缚与困扰,保持本真的自我,以摆脱生存困境,获得最终的心灵快乐和自由。凯瑟琳天性不羁,在行为上不拘礼节
期刊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