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病变MRI定量评估及QCT初步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ananjing313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MRI定量评估背景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 A)是一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它包含两型: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A)和外周型脊柱关节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和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on-radiographic axial Sp A,nr-axSpA),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是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经典原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检测早期骶髂关节炎最敏感的影像学技术,骶髂关节MRI已被纳入脊柱关节炎的诊断指南当中。而联合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序列和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iron sequence,IDEAL-IQ)序列应用在早期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中的报道很少。因此本课题利用IVIM-DWI、IDEAL-IQ序列研究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微循环灌注及脂肪含量的变化。目的探讨IVIM-DWI及IDEAL-IQ序列对早期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的定量评估效能。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因腰背部疼痛诊断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患者37例(29例强脊炎者及8例非强脊炎者),均符合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Assessment of Spondylo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制定的诊断评分标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2009年),同期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记录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BASDAI临床评分,以及CRP、ESR实验室指标,同时所有受检者均行骶髂关节3.0T 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IVIM-DWI及IDEAL-IQ功能成像序列的扫描。按照axSpA分型标准,分为强直性脊柱炎(强脊炎,AS)组和非强直性脊柱炎(非强脊炎,NAS)组。根据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情况将强脊炎患者的骶髂关节分为强脊炎水肿区组(29个)和非水肿区组(29个)。测量AS水肿区组、AS非水肿区组、NAS组及对照组IVIM-DWI及IDEAL-IQ序列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stand)、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fast)、灌注分数(pseudo diffusion coefficient,f)、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值并重建IVIM-DWI伪彩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比以上四组参数,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能。数据的正态性分布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IVIM-DWI各参数值与IDEAL-IQ参数FF值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VIM-DWI及IDEAL-IQ序列的参数值比较:AS水肿区组、AS非水肿区组、NAS组及对照组中的Dstand、Dslow、Dfast、f及FF均符合正态分布。强脊炎水肿区组Dstand、Dslow、Dfast、f及FF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89±0.35)×10-3mm2/s、(0.95±0.27)×10-3mm2/s、(98.86±26.94)×10-3mm2/s、(0.28±0.03)、(38.38±13.99)%];强脊炎非水肿区组分别为[(0.62±0.13)×10-3mm2/s、(0.59±0.18)×10-3mm2/s、(117.65±14.21)×10-3mm2/s、(0.22±0.03)、(73.90±8.95)%];非强脊炎组分别为[(0.61±0.12)×10-3mm2/s、(0.87±0.22)×10-3mm2/s、(122.92±12.47)×10-3mm2/s、(0.26±0.04)、(67.15±8.51)%];对照组分别为[(0.59±0.04)×10-3mm2/s、(0.73±0.17)×10-3mm2/s、(133.28±5.69)×10-3mm2/s、(0.25±0.02)、(62.38±8.44)%]。强脊炎组、非强脊炎组及对照组的参数Dstand、Dslow、Dfast、f及FF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显示强脊炎水肿区组Dstand、Dslow、f值均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脊炎水肿区组Dfast、FF值均低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VIM-DWI和IDEAL-IQ序列诊断效能的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itic,ROC)分析得知Dstand、Dslow、Dfast、f及FF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74×10-3mm2/s、0.67×10-3mm2/s、103.71×10-3mm2/s、0.27、57.71%时,预测早期活动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95%CI:0.65~0.86,P<0.001)、0.81(95%CI:0.70~0.89,p<0.001)、0.78(95%CI:0.67~0.87,P<0.001)、0.64(95%CI:0.52~0.75,p=0.037)和0.98(95%CI:0.91~0.99,P<0.001),敏感性为65.52%、93.10%、55.17%、37.39%和96.55%,特异性为90.48%、61.90%、90.48%、88.10%和88.10%,其中Dstand、Dslow、Dfast及FF值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Dstand+FF、Dslow+FF、Dfast+FF、f+FF的AUC分别为0.99(95%CI:0.98~1.00,p<0.001)、0.99(95%CI:0.98~1.00,p<0.001)、0.99(95%CI:0.97~1.00,p<0.001)和0.99(95%CI:0.97~1.00,p<0.001),敏感性为93.10%、96.55%、96.55%和96.55%,特异性为93.10%、93.10%、96.55%和93.10%,表明联合IVIM-DWI和IDEAL-IQ序列的诊断效能更好。(3)axSpA患者IVIM-DWI相关参数与IDEAL-IQ参数FF值的相关性分析:由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stand、Dslow、f与F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p=0.000)、-0.440(p=0.000)、-0.331(p=0.005),Dfast与FF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9(p=0.002)。结论(1)IVIM-DWI技术可以定量反映中轴型关节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水分子扩散及微循环灌注情况。(2)IDEAL-IQ技术可以定量反映中轴型关节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脂肪含量的变化。(3)IVIM-DWI及IDEAL-IQ参数中的Dstand值、Dslow值、Dfast值及FF值均有助于中轴型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的诊断,联合IVIM-DWI和IDEAL-IQ序列更有利于诊断和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早期活动性骶髂关节病变,能够为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标志物。第二部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病变QCT初步研究背景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病理学特征为骶髂关节炎、脊柱炎、椎间盘炎和后脊柱的炎症,导致骨重塑、反应性硬化和吸收、新骨形成,伴随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严重骨质疏松时常出现脊柱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骶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与骶骨的肿瘤性病变相混淆。而关于axSpA的骶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骨密度至今鲜有研究,骶骨与腰椎骨密度测量的一致性及骨密度变化与axSpA严重程度的关系的研究也少有报道。因此本课题拟利用定量CT研究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的骶骨骨量变化与骨质疏松风险间的关系。目的利用QCT研究axSpA患者骶骨骨密度与腰椎的相关性以及骶骨的影响因素,为axSpA患者骶骨区骨密度评估和骨折风险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符合2009年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工作组诊断标准为axSpA患者83例(axSpA组),同期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等实验室指标。axSpA组及对照组均行胸部及骶髂关节CT检查、axSpA组行骶髂关节MRI检查。将胸部及骶髂关节CT图像导入QCT Pro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腰椎(T12-L2)和骶骨(S1-S3)的骨密度。参考腰椎QCT骨质疏松诊断指南:BMD£80 mg/cm~3为骨质疏松。两位医师依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0-4级),分别对axSpA患者的骶髂关节进行分级,若两位意见不一致时同第三位医师商讨后进行分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xSpA组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骨密度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比较腰椎、骶骨侧块和中央区间以及不同CT分级间的骨密度差异,并采用最小显著差值法进行两两比较;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骶骨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年龄、性别、病程、CRP、ESR对axSpA患者骶骨骨密度的影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xSpA组符合骨量减少者32/83例(38.6%),符合骨质疏松者18/83例(21.7%),对照组符合骨量减少者3/37例(8.1%),符合骨质疏松者0例(0.0%),axSpA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osteopenia=4.345,p<0.05;X~2osteoporosis=4.540,p<0.05)。(2)axSpA组T12-L2、S1-S3骨密度分别为[(151±38)mg/cm~3、(153±41)mg/cm~3、(150±36)mg/cm~3、(104±42)mg/cm~3、(72±34)mg/cm~3、(82±39)mg/cm~3],对照组T12-L2、S1-S1骨密度分别为[(167±25)mg/cm~3、(170±25)mg/cm~3、(162±30)mg/cm~3、(131±29)mg/cm~3、(120±9)mg/cm~3、(123±24)mg/cm~3],axSpA组腰椎、骶骨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腰椎、骶骨骨密度(t T12=1.994,p<0.05;t L1=2.058,p<0.05;t L2=1.288,p<0.05;t S1=3.151,p<0.05;t S2=9.438,p<0.05;t S3=5.297,p<0.05)。两组腰椎、骶骨骨密度呈逐渐减低趋势。axSpA组与对照组骶骨侧块骨密度[(55±33)mg/cm~3、(97±17)mg/cm~3]分别低于中央区骨密度[(143±44)mg/cm~3、(178±31)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1,p<0.05;t=7.373,p<0.05);axSpA组侧块与中央区骨密度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p<0.05;t=-3.721,p<0.05)。axSpA患者骶骨骨髓水肿区骨密度[(105±20)mg/cm~3]低于骶骨正常区骨密度[(137±36)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xSpA患者骶骨骨密度在不同CT分级下均有统计学差异(F=23.496,p(27)0.05),随着CT分级的升高,axSpA患者的骶骨骨密度逐渐减低[Grade 0:(131±30)mg/cm~3,Grade 1:(121±14)mg/cm~3,Grade 2:(88±26)mg/cm~3,Grade 3:(63±24)mg/cm~3,Grade 4:(54±21)mg/cm~3],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0级、1级间无统计学差异(p=0.904)外,其余各分级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病程在1年以内组的axSpA患者合并骨量减少者15/39例(38.5%),合并骨质疏松者3/39例(7.7%),病程在在1年至5年组的axSpA患者合并合并骨量减少者11/26例(42.3%),合并骨质疏松者6/26例(23.1%),病程在5年以上组的axSpA患者合并骨量减少者6/18例(33.3%),合并骨质疏松者9/18例(50%),不同病程的亚组间骨量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病程在5年以上组的axSp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大于病程1年内组的axSpA患者。(4)由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xSpA患者骶骨与腰椎骨密度间相关性良好(r=0.665,p=0.001);QCT对检测axSpA患者骶骨骨量异常的检出率高于腰椎,分别为:骶骨为65.9%,腰椎为50.6%,(X~2=0.403,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2.184,p=0.034)、病程(t=-2.161,p=0.036)和CRP(t=2.167,p=0.036)是影响axSpA患者骶骨骨密度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3.787,p<0.05,调整后R2=0.218,纳入模型的年龄、病程和CRP值对骶骨骨密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骶骨及腰椎均存在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病程较长(>5年)的axSp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2)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骶骨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间存在中度正相关。(3)年龄、病程和CRP值是axSpA患者骶骨骨密度减少,甚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贞观之治及其后经济文化大繁荣局面的出现,与唐初秦王府学士团的活动密切相关。秦府学士团是秦王打天下、坐天下的御用群体,是他政治军事上的智囊团,学术文化上的研究机关和创作班子;秦府学士团的内部关系同心协力、融洽和谐,而且这种良好的内部环境持续存在;学士团的谋划军国大计、进行学术理论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有其巨大功效;学士团延续形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通过具体史实强调了“为政在人”这一历史经验的重大借鉴
学位
<正>现代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特别疼爱孩子,孩子住进医院,父母都希望医护人员十分耐心,我们要细致观察儿童骨折患者心理反应,充分掌握其心理特点,对促进骨折全面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尽量满足儿童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强化康复指导意识以充分体现新的医学模式要求。现将近年笔者的临床工作体会介绍如下。1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1.1 焦虑心理。患儿入院后首先看到穿白色工作服的医护人员,又看到其他患儿
期刊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较为常见的植物化学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中。但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发挥作用有限,单独作用时功能效果不显著,因此,对目前来说增强黄酮类化合物功效的发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在与自然界其他天然分子间协同增效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协同作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并对协同效应相关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的
祥瑞在古代政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要素包含观念与视觉表征两个方面。北宋时期,随着思想和知识体系结构上的嬗变,宫廷对祥瑞的态度适时调整,对于祥瑞视觉文化的渲染也在变异中发展,至徽宗朝达到高峰。本文聚焦于祥瑞与皇权的勾连,探讨北宋宫廷祥瑞绘画的文化语境,重点揭示宋徽宗在祥瑞图像史链条上的创新与超越。
为促进计算机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存储、语音识别、企业网络中的应用。分析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语音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工业元件识别技术、人员密集度图像识别技术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由此提出了发展建议:结合高校和职业类院校,开展专业岗位人才培养,加大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储备,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
在传统国际传播格局中,受制于单一的传播主体、渠道、方式等因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十分有限,文化输出长期处于赤字局面。新媒体环境下,TikTok平台成功的海外发展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但中华文化在TikTok平台传播过程中面临着海外国家恶意的封杀、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专业生产的缺位、算法系统的挟裹以及西方强大话语权的牵制等瓶颈。突破中华文化在TikTok平台传播的瓶颈,不仅需要构建共同发展的
低共熔溶剂(DESs)具有可调节的配位能力,是一种选择性回收金属的潜在浸出剂。本文作者采用氯化胆碱-尿素-乙二醇(ChCl-urea-EG)低共熔溶剂从氧化锌烟尘中选择性回收锌。当浆液浓度为50g/L、浸出温度为80°C、搅拌速度为600r/min时,锌的浸出率达到85.2%。该浸出过程受扩散控制,其活化能为32.1k J/mol。将浸出液直接用于电沉积锌,可得到纯锌镀层,电流效率达到82.6%,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由《史记·赵世家》中晋国赵家故事摹本发展而来,诞生于宋元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有着强烈忠义的教化意味。音乐剧《赵氏孤儿》剧本由詹姆斯·芬顿改编,用现代思维、以西方思辨诠释“亲子岂可死,养父岂可杀”的主题,使传统元杂剧和现代音乐剧碰撞出跨域时空和跨越文化的艺术创新之光。
宋代的枇杷鸟雀图是祥瑞意象的产物,反映了宋代皇家和士大夫群体的审美取向。宋代宗室所具备的皇室和士大夫的双重身份,助力了枇杷鸟雀图的发展。南宋时期枇杷鸟雀图婉约细腻画风的回归,与江南地区繁盛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以文化变迁的视角考察宋代枇杷鸟雀图的生成与流变,能更全面多维地评价宋代花鸟画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