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特《冷血》中的哥特特性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鲁门·卡波特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是属于南方哥特传统的作家。卡波特的《冷血》作为一部新题材的小说,也是属于这一传统的。这部作品描写了现实的暴力,死亡和扭曲的人物。本论文将探讨《冷血》中的哥特特征及其这些哥特特征产生的功能。《冷血》表现出卡波特对碎片化的人和碎片化的社会的思考。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三章。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了杜鲁门·卡波特创作特色,以及代表作《冷血》,然后综述了国内外对《冷血》的研究成果,并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选题,阐述论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本观点以及论文的内容。第一章从小说哥特背景方面分析,比如,萧瑟的霍尔库姆;黑夜,地下室以及葬礼和坟墓。这些场景展现出哥特的恐怖气氛。第二章分析小说三个代表性的原型主人公---佩里、迪克和女主人公克拉特太太。佩里和迪克身处于社会底层,被社会无情地折磨而精神扭曲,而卡拉特太太婚后成为了婚姻的奴隶变得精神失常。这些哥特性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形成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因此分析这些人物对于探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很有意义。第三章分析小说中的哥特情节,主要包括无理由的谋杀,暴力和血腥行为的频繁出现,以及宗教冲突都展现出这一病态的社会。第四章阐释哥特特征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哥特特征增强审美,强化主题,同时表现出作者对着整个扭曲和病态社会的批判,对碎片化的人和碎片化的社会的人道主义关怀。结语部分扼要回顾论文主体部分的论点,并强调卡波特的写作技巧展现出一种美学效果,而且更加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卡波特运用哥特手法,将人类的内心和外在现实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通过哥特式恐怖释放受压抑的情感,而这些变态畸形的极端情感恰恰源于外在社会的极端现实。所以,《冷血》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卡波特对一新闻事实的简单记录,也是通过哥特式写作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和大众的关怀。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讨论《项狄传》独特的叙事技巧:非线性叙述,元叙述,叙述时间和文学对位以及叙述语言。第一章从非线性叙述模式方面讨论《项狄传》的叙述策略。小说表层结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揭示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话语分析家认为语篇和它所依托的社会语境之间存在辩证统一关系:社会语
尤金·奥尼尔,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一生写了50多部剧本。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悲剧作家,但是在他30多年的剧作生涯中,他不但逐渐成为成熟的剧作家,而且由于受到所处时代的影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对美国后现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他独特的小说创作手法闻名于世,他将物理学的熵学理论引用到小说
托尼·莫里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70)建立了她崭新的身份。自从莫里森发表《秀拉》以来,她得到了众多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凭借独特
太阳风动压的显著变化能导致沉降进入极区电离层的能量粒子通量以及磁层-电离层电流系发生扰动。磁层高能粒子沉降到极区高层大气并与中性气体碰撞激发的弥散极光,能够对这种扰动做出相应的响应。基于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lesund)地区北极黄河站优越的地理优势,利用安装在黄河站的极光全天空成像仪观测到了日侧弥散极光对太阳风动压增强的响应。通过2006年1月2日事件观测显示,随着
约翰·邓恩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以其爱情诗而著称,其爱情诗思想深刻。在一些诗歌中,他向往崇高美好的爱情,而在有些诗歌中邓恩则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怀疑态度;诗人对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