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轮廓与对称性 ——双视觉感知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觉轮廓(Illusory contour,IC)感知和对称性感知是人类对外部世界感知的两个重要过程,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前人已经从低水平刺激特征对两个感知过程的影响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很少考虑中高级刺激在感知过程中的影响。本课题选择IC和对称性分别作为彼此感知过程中额外的中高级刺激特征,研究两个感知过程的认知心理机制,重点探讨两者的相互影响及感知顺序。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包含IC和对称性的双视觉感知实验范式,使用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IC和对称性的认知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错觉轮廓的存在有助于对称性的检测,对称性的存在也影响了IC感知的早期调制;(2)IC和对称性都主要激活了侧枕叶皮层(lateral occipital cortex,LOC)的活动。我们的结果表明:LOC的处理有一定的处理顺序,即先对对称性进行预加工处理,之后整合IC,最后进行对称性的后期评估。(3)与前人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早期视觉脑区(如初级视觉皮层)在对称性检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4)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IC感知是一个V1与LOC之间的双向通路模型,而对称感知更符合全息模型。本研究结果为轮廓感知和对称性感知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对于理解轮廓整合、对称性等中高级视觉的认知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弱视等视觉感知障碍患者的治疗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钢筋作为基础功能性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在钢筋的使用和交易过程中,需要对其数量进行精确统计,以避免在后续交接环节中出现经济风险与纠纷。传统方法采用人工点根计数,该方法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且计数准确率受钢筋数量规模和计数人员疲劳状态影响,因此企业在提高钢筋计数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需求。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通用目标检测技术虽然在交通标志检测、人脸检测等实际场景中表现良好且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场景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Cheeger和Gromov等人发展了黎曼流形的收敛性理论,现在这一理论已称为微分几何的重要工具,并且在Hamilton等人发展的Ricci流理论中有重要的应用。算子的谱理论是几何学中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地位,黎曼流形上的Laplace算子的特征值与流形的几何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讨论了一列收敛的黎曼流形上的特征值的收敛性问题,证明了在一列收敛的黎曼流形中存
由于机器视觉不断发展,人体骨架识别算法日趋成熟,应用到实际生活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本文主要关注运动医学领域,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直接将人体骨架识别算法运用到实际场景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对骨架识别算法流程加以改进,满足现实场景需要。聚焦神经性肌肉疾病这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将改进后的自上而下的骨架识别算法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
当前我国经济环境迈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在不断增长,对于资产投资、资产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金融对消费升级的支撑力度愈显强大,传统的盈利模式不断被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的营销与发展中注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对之保持较高期望值。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改变、竞争者的强大威胁等困难接踵而来,商业银行网点需要考虑在市场大环境的引导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零售业务的营销
在控制论中,矩阵的稳定半径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相应系统的稳定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系统的优劣。传统的矩阵理论很少涉及稳定半径的求解。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矩阵稳定半径问题,分析总结了已有的数值算法,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路径跟踪法求解稳定半径的数值算法,分别用以求解复稳定半径和实稳定半径。通过Matlab进行的数值实验,证实文中的算法可以有效得求解稳定半径问题,并且通过求解大量随机矩阵的稳定半径,我
多项式优化问题(POP)是一类在科学与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优化问题,它具有多项式目标函数与约束,包括了常见的线性规划(LP)、二次规划(QP)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化问题。因此,对POP解法的研究是有意义的。近年来,Lasserre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多项式优化问题最优值的方法[1]。这种方法通过几个数论中的表示定理,对多项式进行分解,从而构造一系列半定规划(SDP)问题,它们的最优值单调逼近原多项式优
设F是图G中的割集,如果对于V(G) F中的任意顶点u, u在G F中至少有k个邻点,则称F为图G的Rk点割。定义图G的Rk点连通度,记为κk(G),为G中最小Rk点割的点数。记n维泡序图为Bn,这篇文章中,我们证明了κ1(Bn)=2(n2),κ2(Bn)=4(n3),κ3(B5)=12,当n>5时,κ3(Bn)=8(n4),我们还证明了一个非凡上界κkk(Bn)≤2k(n-k-1),并提出了猜想
在许多复杂的科学工程问题中,不仅需要模拟已知材料的微观变化情况,也要知道其性质的宏观影响,而多尺度方法是研究微观与宏观变化的重要方法。在多尺度方法中,界面条件作为连接微观、宏观尺度的纽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研究波动方程中的界面条件设置问题。在以前的文献中,利用使反射系数最小化的方法来确定界面条件。本文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反射系数前乘以权重函数,对两者的乘积做最小化处理。其中,权重函数由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资源的勘测和开采从地球浅层发展到地层深处和海洋,对其中钻探与开采系统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其通讯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钻探开采的自动化、智能化与无人化要求。目前石油钻井井下通讯系统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信息无线传输速度太慢,贝克休斯设计的泥浆脉冲系统传输速率约为40 bps/s,斯伦贝谢的Anadrill系统传输速率约为12 bps/s,本文设计的井下无线
机器排序问题是运筹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系统工程、自动化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在传统的机器排序问题模型当中,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时间往往被理解为随机变量,目标函数被设计成一些与概率测度相关的指标函数。由于一些现实问题中缺少足够的统计数据对随机加工时间进行研究,许多学者把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时间视为模糊变量,并将模糊集理论引入到机器排序问题当中。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主观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