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移动信道特征的信道估计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持高速移动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对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论文正是研究在移动环境中的增强信道估计方法。由于待估计的信道可以看成一种信号,而信号在各个域上的表达均有各自的特点,于是本论文试图充分利用各个域上的特征来达到增强估计的目的。论文主体分为三个平行的部分,分别基于移动信道在时域、空时域和频域上的特征,提出了利用这些特征来增强不同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算法,分别达到提高精度、减小导频开销和降低系统复杂度的目的。 本论文首先对现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说明了适时有效的信道估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总结了基本的信道估计技术,这是增强信道估计的基础。 本论文接着通过研究移动信道在时域上的特性——多径信道的每一径都是时变的,提出了一种增强的信道估计方法。以移动中的MIMO-OFDM系统为模型,对每根接收天线的各个OFDM符号中的导频进行抽取,在频域进行LS信道估计,然后采用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到多径域,于是可以在二维的“时域—多径域”平面上,用多项式模型去逼近多径域中的每一径的时域变化趋势,从而达到平滑噪声提高估计精度的目的,提高了MIMO系统V-BLAST检测算法的BER性能。该方法不需要知道信道的统计先验知识,是一种有效简单的利用移动信道时域特性的增强信道估计方法。 本论文然后研究了移动信道在空时域上的特性——STBC的空时信道正交性受到破坏,提出一种用于STBC的MIMO系统的自适应信道跟踪估计方法。在简单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三种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和STBC的空时结构后,提出一种具有优良跟踪性能和低复杂度的自适应跟踪方法。首先用AR模型对信道进行预测,然后用LMS算法分别跟踪信道经QR分解后的两个矩阵,并通过本章定义出的信道矩阵对角非零因子DNF作为信道衰落大小的度量,以此来调整LMS自适应算法的步长,提高了LMS算法对信道的跟踪估计能力,且保持了LMS低复杂度的优势。 本论文还研究了移动信道在频域上的特性——频域上的多普勒效应展宽信号带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于移动速度的增强信道估计方法。利用信道在移动环境下频谱带限和对称的特征,通过寻找频谱自相关的峰值来确定频域滤波器的带宽。信号在频域的处理必然会有频谱泄漏问题,传统方法滤除噪声的同时也去掉了部分信号,对此本章还提出一种恢复出泄漏的频域信号的方法。相对传统速度自适应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估计多普勒频率或移动速度,降低了系统实现的复杂度;也不需要信道的长时统计量或信噪比信息,实时性较高;并且通过补偿频谱泄漏的频域信号使得自适应估计性能有所提高。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良好的参考,结尾部分还对今后可能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预测。
其他文献
数字接收机由于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比模拟接收机具有更高的综合性能、更小的信号失真、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及通用性。在数字中频接收机的研制工作中,本文提出了数字中频接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水上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我国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系统各自独立工作的现状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因此,利用信息网络化技术实现VTS系统之间
过去的十年中,在无线通信的物理层理论方面有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例如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卫星通信具有全球覆盖、扩展性良好、接入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卫星网络拓扑动态变化,链路时延大、误码率高以及星上资源有限等特征,使得传统的
水声通信网络是一门新兴的网络技术。它在海洋数据收集、污染监测、灾难预报、辅助导航以及水下军事防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装备了传感器的无人水下仪器如,UUV和AUV,能够在
气象雷达信号在雨中的微波衰减订正是至今仍未完全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实现气象雷达回波的微波衰减订正的简易有效方法。该方法采用kZS算法,利用低仰角晴空时地
立体匹配(Stereo Matching)是计算机视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当前使用相关性或者平方误差累积算法进行立体匹配计算主要的问题在于选择合适的窗口。一方面,进行匹配的窗口必须
在未来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两个最严峻的挑战:多径衰落信道和带宽效率。近年来,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被普遍认为是克服以上两个问题的有效手段
随着新的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类型逐渐增多,呈现多维化趋势。传统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多维无线资源系统中资源分配粒度小,分配灵活度大,受信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