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对黄土类土的化学侵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e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酸雨问题层出不穷,酸雨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而我国对酸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等酸雨多发地区。西北地区的酸雨问题现已突显,而酸雨对西北地区黄土类土的元素迁移行为影响尚不清楚,所以深入研究酸雨对西北地区土壤的影响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论文根据西安市降雨化学组成配制5个不同梯度的模拟酸雨,利用陕西杨凌三种典型黄土类土壤(标准黄土、粘土和腐殖土)进行土柱淋溶试验,通过对三种黄土类典型土壤的淋滤液和土壤化学指标的对比来研究酸雨对土壤的元素释放及其迁移特性规律,包括土壤的酸化效应、营养元素磷、盐基离子钙和镁的释放和迁移规律。论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酸雨对土壤造成的酸化效应:酸雨的pH值越小,土壤淋滤液的pH值也越小。酸雨淋溶土壤后,土壤会被一定程度的酸化,酸度越大的酸雨淋溶后土壤酸化越严重,三种土壤对酸雨的缓冲能力为:标准黄土>粘土>腐殖土。标准黄土和粘土的酸化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而腐殖土酸化主要发生在土壤底层,酸雨侵蚀后腐殖土酸化最严重。(2)酸雨淋溶后土壤营养磷素淋失规律:随着酸雨累积淋溶量的增加,土壤磷的释放总量呈增加趋势,但淋失率下降至平稳。土壤经酸雨淋溶后全磷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标准黄土在pH值为5.6和6.5的酸雨侵蚀下各剖面磷含量低于背景值含量,酸雨侵蚀作用下营养元素磷大量流失。酸雨的pH为5、5.6时造成土壤磷的累积淋失量最大,酸雨对腐殖土的磷具有最强侵蚀效应。(3)酸雨淋溶土壤钙的淋失规律:土壤钙释放率随着酸雨淋溶量的增加先快速下降,然后逐渐平稳,长期的淋溶作用会造成土壤钙的持续释放;土壤水溶性钙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腐殖土在酸雨持续淋溶下钙的释放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标准黄土和粘土的钙释放速度随着淋溶进行而逐渐减小。pH值为3的酸雨淋溶时三种土壤的钙释放量均为最大,强酸性降雨易引起土壤盐基钙离子的淋失。腐殖土在酸雨侵蚀作用下钙淋失最小,标准黄土在酸雨淋溶作用下土壤发生矿物风化,大量酸溶性钙被释放出来,经酸雨淋溶后土壤剖面的钙含量均大于土壤背景钙含量。(4)酸雨淋溶土壤造成镁的淋失现象:随着酸雨累积淋溶量的增加,土壤镁的释放总量呈增加趋势,而淋失率逐渐下降;土壤水溶性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略微增大。pH值为3的酸雨淋溶时三种土壤的镁释放量均为最大,强酸性降雨易引起土壤盐基离子的淋失,腐殖土在酸雨侵蚀作用下镁淋失最小。标准黄土在酸雨淋溶作用下土壤发生矿物水解,大量酸溶性镁水解释放出来,酸雨淋溶后土壤剖面的镁含量均大于土壤背景值含量。(5)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3种土壤在不同酸雨酸度作用下土壤磷、钙和镁的释放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腐殖土在各个酸度作用下释放量均无显著差异,而标准黄土和粘土在酸雨酸度差别大时有差异性。长期的酸雨侵蚀会导致土壤磷、钙、镁营养的流失,造成土壤养分贫瘠化。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是通过使用发动机模拟仿真技术,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同时辅助试验进行验证和对比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主要内容如下:发动机进气系统优化。发动机进气系统优化的主要
围棋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挑战,并且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实验平台。相对于国际象棋的搜索树只有几十个分支系数,围棋在每一步棋的选择上多达几百个,
本文主要是根据20世纪油画符号化形式语言的发展及其变革和在油画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探讨油画创作中符号化形式语言与艺术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卡西尔曾经说过:“人是创造
目的建立成都地区中老年糖耐量正常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城市社区1025例中老年人开展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进行OGTT、Hb A
采用小浪底水库运用后的1999年11月至2002年10月水沙系列对已建立并运用多年的黄河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进行验证计算,河床冲淤变化、断面形态调整、洪水演进及洪水位变化、床
本文对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组成的热力蒸汽再压缩蒸发装置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小温差下该装置的操作性能及计算方法。
中学阶段 ,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书面信息 ,并从阅读中享受到乐趣。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加强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在课堂
基于传统人工势场方法,提出了在适应于障碍物和目标都动态变化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针对机器人足球的特点,在每个时间周期中,球场上的障碍物和边界对机器人产生排斥的位置
针对桥面铺装层出现干缩、温度、横向裂缝等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加固铺装层、优化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注意后期保养等处理措施,为今后对裂缝病害分析及处理措
自我国政府决定从1999年扩大大学生招生人数以来,我国大学生人数出现了激增,截止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总数已达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