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锁定、制度创新与中国产业的低碳化转型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iaoyix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经济”在2003年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响应和热烈讨论。究其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发展己陷入失衡及不可持续的状态,促使全球各国都致力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产业的低碳化转型呼之欲出。产业的低碳化转型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及低碳技术的应用,推进高碳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低碳新兴产业的发展,降低社会的能耗量及污染量,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但事实上,在当今的工业社会中,技术、制度、社会组织、公众等因素相互影响,由于路径依赖机制的作用,整个社会陷入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中,阻碍了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这种现象蔓延全球。对于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而言,产业的低碳化转型困难重重。本文从发展低碳技术,培育新兴产业以及建设完善的制度环境三方面对我国为推进产业低碳转型顺利进行而推行的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政策的执行效果。接着通过统计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授权量发现,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我国低碳技术在数量上的确有了较快的增长,但低碳技术类的专利授权量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重仍然极其微小。此外,本文还通过研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及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同全球其他国家的对比情况,得出我国低碳技术的应用遭遇瓶颈的结论。在研究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时,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风电产业以及光伏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电产业及光伏产业在近几年规模扩张迅速,但是多集中于制造环节,产业发展模式并未脱离传统的制造业,而产业的终端产品——新能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同国家大力培育该产业的意图相差甚远。至于国家积极建立的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也不乐观,无论是在国际中的CDM项目交易,还是在国内的碳交易都存在许多问题。产业的低碳化转型所面临的困境,实质上也是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为何低效率的运行方式可以长时间内一直持续,并难以改变?围绕这个问题,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应用路径依赖理论,并引入了“碳锁定”的概念。路径依赖的实质是关注历史偶然事件对未来技术、制度选择的影响。路径依赖并不是与一个特定的均衡解联系在一起,而是在多重均衡中通过各种精炼而不断缩小选择集合,并通过时间连接决策的方式。由于过去衍生而来的制度和信念将会影响目前的选择,故而一旦占有先机的技术路线或者制度通常会被选定并持续到最后,即使更优越的技术、制度也难以代替。“碳锁定”是路径依赖机制的结果,本文结合“碳锁定”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一种以高碳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锁定状态,而政府监管的缺失以及社会粗放型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相互作用,加重了锁定状态,阻碍了产业的低碳转型。通过对组织及制度创新的分析,本文得出进行制度创新是解除锁定状态及推进我国产业化低碳转型的根本动力。此外,本文还强调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应该注意对作为制度革新行动主体的组织机构予以重视,而制度革新中的成本和阻力也是在进行改革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至于究竟该执行怎样具体的制度革新行动,本文认为政府应建立以建立市场机制为核心,提升规制能力为保障,培养低碳利益群体为主要推动力的政策路径,解除技术层面及制度层面的碳锁定,推动我国产业低碳化转型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基于碳锁定视角,从政府机构、企业不同层面的主体来系统分析我国产业低碳化转型中遭遇种种困难的原因以及探索产业低碳化转型的路径。文章视角新颖,分析全面且系统性强,运用了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填补了低碳经济研究与产业转型研究之间的空白,为产业低碳化的理论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植物景观建设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城市植物景观是人们对客观环境所感知的一种意境,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
汽车涂装喷漆废气因VOC浓度较低,排放温度低的特性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进行处理,这是一种成熟、有效、设备成本较低的工艺方法。我公司运用了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一体设备,其
支付管理对钢铁工程公司在海外履行EP总承包项目合同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的合同费用类型,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并采取有效的支付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合同收款风险,实现及时、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之间率先出现了相互出口和进口同种商品的贸易现象,这己无法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来对此进行解释了。这种背景下,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出现,得到了持续广泛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囊肿较大、多发或不愿作根治术的12名患者,行彻底刮治术加开窗术的保守治疗,术后佩带塞治器,
随着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联系的日益紧密,在化学教学中寻找化学和生物学科的知识交叉点,以及研究如何进行化学和生物的交叉性教学就成为了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明确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从宽泛的角度来讲,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
采用亚磷酸二甲酯与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合成亚麻阻燃剂PX,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实验、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PX的最佳条件,即: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60℃、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