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古拉山脉地处高亚洲中部,是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和温湿的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同时,唐古拉山口区作为长江源头又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人类活动的干扰,水土流失状况严难。因此,该地区冰芯研究不仅对大气化学和水汽来源的认识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对长江源头乃至整个流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预警作用。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冰川32.4m的冰芯完成了冰芯定年和冰芯记录的分析,探讨了唐古拉冰芯揭示的青藏高原中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可能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实验数据和气象记录分析表明唐古拉冰川净积累量自19世纪中期以来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增长趋势极为显著。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净积累量有轻微的下降趋势。在冰芯记录的150年的冰川净积累量变化中,较小的时期分别是:1860年以前,1880~1910年和1950~1965年。唐古拉冰芯净积累量近50年的变化趋势和唐古拉山以北的沱沱河气象台站的降水记录基本一致,说明冰川净积累量基本能反映唐古拉冰川附近的大气降水历史,尤其是对于唐古拉山以北相同的水汽循环区域;然而,由于地形、气温、降水强度等的影响,冰川净积累量可能和历史实际降水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唐古拉冰芯的主要离子特征显示,Ca2+、HCO3-分别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二者占整个离子组成的73.4%。唐古拉冰川离子和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冰芯离子存在差异,从离子浓度的数量级来看,唐古拉冰川的离子浓度和高原南部冰川离子浓度更为接近,但从离子成分的构成来看,唐古拉冰川离子组成又表现出与高原北部冰川相同。唐古拉冰芯离子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及EOF分析)表明唐古拉冰芯离子来源可分为三类:粉尘源,代表性离子为Mg2+、Ca2+和HCO3-;盐湖矿物源:代表性离子为SO42-、Na+、K+、Cl-。人类活动及生物源:代表性离子为NH4+、NO3-。在离子构成上,主要化合物种类有:Ca(HCO3)2、Mg(HCO3)2、Na2SO4、NaCl、(NH4)2SO4及NH4NO3。   不同来源的离子存唐古拉冰川的沉降方式存在差异。陆源的Ca2+、Mg2+、Cl-、Na+以干沉降为主,Cl-、Na+的干沉降过程表现的更为突出是因为唐古拉山以北区域海盐的输送已经很不明显,盐湖蒸发可能是Cl-、Na+的又一重要来源。NO3-、NH4+湿沉降过程明显强于干沉降过程,两者更多的是以NH4NO3伴随着降水过程沉降在冰面,NO3-的湿沉降不如NH4+表现显著,说明部分NO3-可能以硝酸盐(如NaNO3)的形式存在于气溶胶中。   唐古拉冰芯150年以来的主要离子记录显示19世纪相对于20世纪明显是高粉尘期,粉尘强度要比20世纪高1倍以上,属于小冰期的最后一次冷期。而冰芯记录显示在20世纪,青藏高原中部分别于20年代有一次气候转型,在60~70年代有一次小的冷事件发生。该区域粉尘在70年代末以后有增加的趋势,但这种增加不同于19世纪表现为气候作用的产物,而是由于原本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预,导致局地源区生态景观的破坏。   唐古拉冰芯中的SO42-记录显示,该区域的SO42-主要以粉尘和盐湖蒸发为主,但近50年来的因人类活动导致的SO42-浓度的增长表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已扩散到青藏高原内陆大气“洁净”区;NO3-、NH4+和北半球气温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近几十年NO3-、NH4+浓度的显著上升表明大气沉降中NH4+、NO3-变化的温度效应,与此同时该区域的人工耕作面积的扩大、草甸短期的增加也可能是NH4+、NO3-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结实不良,轻者造成秃尖缺粒,严重时导致空秆,使玉米大幅减产。1空秆空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空秆无穗,二是有穗无粒。造成田间植株空秆的主
2010年4月7~13日,受冷高压脊控制,陕西华县以晴到少云天气为主,由于晚上天气晴朗,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致使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霜冻天气,塬上及山区最低气温降到-2~3℃,持续3~4天,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一路上遇见了很多美妙的风景,但也在不知不觉间附带了一些多余的东西。  何谓多余的东西?对“采菊东篱下”“心远地自偏”的渊明来说,“为五斗米折腰”是多余的;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太白来说,“贵妃研磨,力士脱靴”亦是一种枷锁。  人生路上,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都来自于我们后背上沉重的包袱。别人明明没有对我们宣战,我们却匍匐前进着。哪怕有丝毫风吹草动,都会让我们草木皆
期刊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成熟,土地遥感分类技术已成为获取土地变化信息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本论文在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土地遥感分类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当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作文技巧的教学,更应关注写作实践中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富、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够真实地记述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是较为基本的要求。但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很多学生却难以做到,甚至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  
卫星云参数是气候变化、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中的重要输入数据。目前,卫星云识别和反演算法存在以下不足:MODIS云检测算法通常将华北平原的雾霾区域错误的识别成云,给气溶胶和云
水和能量循环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理解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和陆面过程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地表状态变量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导致对它们的模拟和观测都具有很大的
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是决定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具有不稳定性,导致精确评估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存在很大障碍,另外,大气气溶胶化学成
水是土壤-植被-大气传输系统(SVAT)物质、能量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和载体,也是地球系统中大气、生态、水文、人类活动等时空变化的重要纽带。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变暖、人类活动
贺兰山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贺兰山西麓流域既是荒漠化危机区,又是农牧交错区,是全球变化的一个敏感区。上世纪70年代以后,各种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农林垦殖、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