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ohe1986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是中国最早产生私学的地区之一,具有高教性质的私学源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在安徽境内的讲学。近代安徽私人创办的高等学校数量较少。解放后,安徽私立(民办)高等教育绝迹近30年左右时间。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之后,伴随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复苏与发展,安徽民办高等教育获得重生和发展。到2009年,安徽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校已达17所,其中本科院校2所,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安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为安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本文从安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入手,分别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两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归纳。通过对5所民办高校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论文对安徽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安徽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目前安徽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资金问题。办学资金短缺已经成为遏制民办高校生存、持续发展的瓶颈。第二,生源问题。一些民办高校生源不足、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培养难,培养质量低,从而使这些民办高校招生更加困难。第三,师资问题。师资力量薄弱,稳定性低,结构差是民办高校师资问题的典型表现,师资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还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第四,教科研问题。一方面,一些民办高校不关心科研,使得学校科研氛围不浓;另一方面,一些民办高校教师自身远离科研,科研积极性不高。在分析安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后,论文从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追因分析:首先,来自社会认识、政府和政策方面的外部原因:一方面,社会客观环境因素的不利,使得安徽民办高校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另一方面,政策方面的不完善使得民办高校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其次,来自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管理和办学理念方面的内部原因:民办高校自身功利性的办学思想成为其深入发展的绊脚石;规范管理体系的匮乏使得民办高校发展中积聚的大量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的解决;这诸多问题的存在使一些民办高校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在探究安徽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原因之后,论文介绍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私立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据“取其精华,洋为中用”的原则,对我省民办高校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提高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次,改革民办高校的融资方式;最后,民办高校自身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在规范办学的改革中寻求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和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分别达到36.0%和40.0%的目标。安徽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持能力相当有限;要实现“高教强省”的目标,完成“双百工程”的任务,安徽高等教育必须要注重民办高校这一支生力军,积极鼓励、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现有文献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高管政治关联是否通过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从而影响了技术创新绩效?依据高阶理论和资源基础观,实证检验了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
学校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和途径。田径课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相当大的
文化多元化作为当代世界文化的一种发展潮流,对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代中国的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元化道德教育已不适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近期,夹城巷社区开展了重阳节敬老活动.现场,银行工作人员给社区居民讲解金融知识,包括防诈骗、假币识别以及金融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认为,农业积累缓慢、学习机制不完善、制度惯性和社会歧视等因素约束,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并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
<正>始于19世纪的终末论复兴,是与启蒙运动后主体醒觉的人对自身所在历史之关注紧密关联的。终末得以与历史产生关联,须建基于某种对上帝国之图景的理解上。由此产生的对历史
会议
由微生物引起或受微生物影响的腐蚀统称为微生物腐蚀(MIC),例如海上石油平台,海底输送管线等,都受到微生物腐蚀的严重影响,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海洋环境中钢铁材料
近年来,交通肇事案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对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5.7胡斌交通肇事案,孙伟铭醉酒驾驶案,随着新闻媒体的连续曝光,一件件案件历历在目,
本文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考察了六安市地名的共时特点、历时演变及其与六安地型、地域文化的关系,其主要落脚点在于考察六安市地名的命名理据。引言简略地介绍了一下我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