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镓薄膜的制备和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镓(Ga2O3)是一种拥有超宽直接带隙(禁带宽度约为4.5-4.9eV)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优秀的性质,特别是在物理以及化学方面,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并且氧化镓还在光电学方面有优良的表现。这些特性使得氧化镓(Ga2O3)在高频、高迁移率、大功率器件以及其他领域拥有良好的前途。本文使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硅和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镓(Ga2O3)薄膜。本文研究了磁控溅射的参数条件对制备的氧化镓(Ga2O3)薄膜性质的影响,以便研究如何提高氧化镓薄膜质量,以此获得高质量的氧化镓薄膜。本论文的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
  (1)使用氧化镓(Ga2O3)陶瓷靶材,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硅(Si)和玻璃衬底上沉积制备了氧化镓(Ga2O3)薄膜,探究衬底温度、溅射功率以及溅射压强对氧化镓(Ga2O3)薄膜性质的影响。分析磁控溅射的衬底温度、溅射功率以及溅射压强等参数对氧化镓(Ga2O3)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特性等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薄膜表面形貌、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光学特性等信息。
  (2)随着磁控溅射实验的衬底温度的升高,氧化镓(Ga2O3)薄膜的结晶质量逐渐提高,200℃、300℃、400℃、500℃、600℃下氧化镓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1nm、13nm、16nm、25nm、41nm,氧化镓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被溅射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从衬底上获得更多的能量,迁移性强,由单核心生长的晶粒尺寸更大。同时,高的轰击能量导致在沉积过程中衬底温度提高。这两个原因都有助于靶材原子成核生长。200℃、300℃、400℃、500℃、600℃下氧化镓薄膜的厚度约为215nm、243nm、338nm、534nm、565nm。衬底温度从200℃变化到600℃时,发现厚度逐渐增加,并且在500℃时急剧上升。这表明沉积速率随着衬底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衬底500℃时,XRD图中最高峰对应的2θ角为69.06°,对应的是二氧化硅的(223)晶面。除了与二氧化硅对应的衍射峰,没有观察到其他的相应的氧化镓薄膜的衍射峰。这说明在硅衬底上生长的氧化镓薄膜是非晶结构。
  (3)研究了磁控溅射方法的溅射功率参数对氧化镓(Ga2O3)薄膜性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得知氧化镓(Ga2O3)薄膜的表面形貌由微小的晶粒组成,并且随着磁控溅射的功率的增加,氧化镓薄膜的结晶程度逐渐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氧化镓靶材上被轰击下来的原子数目就越多,同时动能也越大,在它的轰击下,衬底表面温度提高使得沉积到衬底表面的原子或原子团更容易迁移形成核,衬底表面成核越多,生长的晶粒越多,衬底的温度越高,晶粒生长越大,最后生长的薄膜晶粒就越致密,晶粒间界也越少。因此,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氧化镓(Ga2O3)薄膜晶粒逐渐增大。因此,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晶粒逐渐增大。通过观察衬底温度600℃、溅射功率200W下的磁控溅射制备的氧化镓薄膜的X射线衍射(XRD)图可知,衬底温度为600℃,功率200W时,XRD图中2个峰对应的2θ角分别为69.09°、69.30°,这对应的是二氧化硅的(223)与(204)晶面。除此之外,在图中没有观察到其他的与氧化镓薄膜相对应的衍射峰,这说明这说明在硅衬底上生长的氧化镓薄膜是非晶结构。
  (4)研究了磁控溅射的氩气压强参数对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的氧化镓(Ga2O3)薄膜的性能的影响,不同氩气压强下制备的所有氧化镓薄膜在可见光区(400-800nm)的平均透过率随着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在不同压强15Pa、25Pa、35Pa下样品的平均透过率分别为70%、50%、45%,这表明样品具有很高的可见透明性,薄膜平均透过率的变化可能与薄膜的厚度有关,随着氩气压强增大,更多离化的氩原子让更多的靶材原子被溅射出来,更多的靶材原子到达衬底上,使得薄膜的厚度增加,薄膜的平均透过率随之下降。发现随着氩气压强增大,在不同压强15Pa、25Pa、35Pa下样品的吸收边发生了红移。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氩气压强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被离化的氩原子增加,被氩离子轰击出来靶材原子增加,单位时间内到达衬底上的靶材原子增加,从而导致薄膜生长速率增加,薄膜带尾态减少,薄膜的带隙缩小,从而让吸收边红移。此外,氩气压强高,导致生长的薄膜表面晶粒分布更加不均匀,这可能会导致吸收边缘发生红移。玻璃衬底上生长的氧化镓薄膜的衍射峰为一系列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的峰的综合,衍射峰的强度变化的总的趋势为随着衍射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其中稍有反复。在压强为15Pa、25Pa、35Pa条件下,压强变化对衍射峰的影响很小。由此可以看出玻璃衬底上生长的氧化镓薄膜都是非晶形态。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熔融拉锥法制作的多模微光纤弯曲传感器,实验中探究了熔融拉锥法制备微光纤时参数的设定对微光纤参数的影响。引入简支梁结构和悬臂梁结构实现了光纤弯曲传感的研究,并将不同结构的微光纤弯曲传感器进行了对比,探究微光纤弯曲传感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展示光纤与微光纤结构的特征,分别理论分析单模-多模-单模结构中光的传输原理以及微光纤中光的传输原理,利用光束传播方法对单模-多模-单模结构以及单模
全无机卤铅铯钙钛矿CsPbX3(X=Br,Cl或I)纳米晶是一类新型的半导体光电材料,近年来其在太阳能薄膜电池、光电探测器和发光二极管等光电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然而,全无机卤铅铯钙钛矿CsPbX3纳米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距离实际应用还需要进行优化和改性。例如在水、氧气、高温和紫外光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差、铅元素具有较高毒性、表面缺陷态影响发光性质等,因此对这一类材料和器件的改性迫在眉
本文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设计了三种功能器件:近红外窄带带阻滤波器,超宽宽带带阻滤波器以及太赫兹宽带吸收器,其中近红外窄带带阻滤波器,超宽宽带带阻滤波器的金属材料为银,太赫兹宽带吸收器中金属在仿真中用完美电导体代替。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设计的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理论分析了相关器件的传输特性。本文的内容如下:(1)近红外窄带带阻滤波器:设计了一种基于正方形空腔的近红外窄带带阻滤波器,并利用有限差时
芯片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超深亚微米等级,电路上可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也成倍增长,这会增加芯片测试的难度。测试激励的增加使得自动测试仪需要具有更大的内存来存储测试数据,但自动测试仪的内存是有限的,所以对测试激励进行有效压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测试过程中测试激励过多导致激励压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容性变换的测试激励压缩方法。文中将原测试向量集变换拆分为主分量集和残差集,分别对原测试向量集、主
针对于工业中无损探伤对三维磁场传感器的实际应用需求,解决霍尔元件单一磁敏感方向问题。本文结合霍尔元件和导磁结构,基于MEMS技术设计一种三维磁场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五只霍尔元件(H-1、H-2、H-3、H-4和H-5)和四个导磁结构(CMFS1、CMFS2、CMFS3和CMFS4)构成x轴、y轴和z轴三个磁敏感单元,完成对外加磁场分量(B_x、B_y和B_z)检测。为了实现空间磁场矢量测量,导磁结构
振动台作为能够产生振动的装置,在不同振动环境下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测试的准确性,因此需要确定振动参数以判断振动是否准确。为了更好的对振动台进行振动分析,检测振动台性能,需要设计多通道的振动检测系统。本课题以STM32F407作为系统核心板,选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阵列做信号转换后,设计传感器驱动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电路等对信号进行处理,编写傅里叶算法,实现从时域的电压信号到频域的频率信号之
学位
针对微压测量问题,本文基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设计一种具有等腰梯形梁膜结构的微压传感器。该微压传感器由方形硅膜、四个等腰梯形梁(B_1、B_2、B_3和B_4)和四个压敏电阻(R_1、R_2、R_3和R_4)组成,其中方形硅膜和四个等腰梯形梁作为该微压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四个压敏电阻作为该微压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当外加压力垂直作用于传感器表面时
由于闪存存储器逐渐到达物理极限,忆阻器作为其优秀的替代品被提出。随着忆阻器单元被不断研究,可以进一步实际应用。但分立的忆阻器单元无法实现存储等功能,需要进行忆阻器集成化制作,因此本文设计并制作了ZnO集成化忆阻器。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本文阐述了ZnO忆阻器的阻变机理与导电机制。采用磁控溅射法和掩膜工艺制备了ZnO忆阻器单元,对ZnO薄膜进行材料表征,并研究Li掺杂、阻变层厚度、退火温度和环境温度对
学位
为了获得更多更复杂的混沌系统,本文在Lorenz系统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个新的具有五个平衡点的三维混沌系统,而且该系统可以产生关于镜面对称的混沌吸引子。通过平衡点的Hopf分岔分析和矢量场分析对混沌吸引子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说明。数值仿真方面,利用统计直方图分析了初值敏感性,给出了不同参数下对称吸引子的相图,并通过Lyapunov指数谱和分岔图重点研究了参数变化对新混沌系统的影响。然后在该新混沌系统
学位
GaN基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GaN-Based heterostructur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GaN-Based HFETs)是新一代半导体器件的杰出代表,由于其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临界击穿电场等优越性能,在高频、大功率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是支撑下一代无线通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电子元器件,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利于国家产业自主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