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监督机器学习的实用家庭非侵入负荷监测与辨识系统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用户负荷的总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长,已然成为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使居民用户侧更加合理地使用电能,更好地实现双向互动,电网侧需要对用户用电负荷进行负荷监测与辨识。负荷监测与辨识可以帮助供给侧了解居民用户负荷组成与负荷特性以及用户行为等特征,更好给用户侧提供用电策略。传统的负荷监测辨识方法,是在每个家庭负荷内植入传感器等硬件,获取各个用电器的运行数据,并通过边缘计算分析记录其状态。这种侵入式的监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并且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才能使用户乐意接受这样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实现难度比较大,且不同的家电的侵入测量标准难以统一,并且难以满足电力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非侵入负荷辨识(NILM)方法正在逐渐取代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传统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大部分都是通过在实验室将参与实验的家电的特征都检测好,形成特征库,再进行负荷监测。当发生负荷事件时,则进入先验的特征库里进行事件比对,该种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相当于验证性的负荷辨识。该方法的准确度较高,但是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和训练成本比较高,需要研究大量的家用负荷的所有状态,并将其都精确记录在特征库里才能实现事件匹配,对于如今层出不穷的新型负荷来说,特征库的维护成本过高,且难以通过检测到事件对负荷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因为该种方法只能检测正常运行状态的负荷,当出现异常状态时,特征库没有相应的匹配事件,无法产生告警信息等。本文提出的实用家庭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与辨识系统是基于非监督机器学习的,其可以克服传统非侵入式负荷的弊端——人工训练成本过高。该系统使用非监督机器学习算法,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即可从事件中自动分析出事件所属的簇,将其分成具有明显特点的类别,并根据这些类别的不同属性,自动识别该事件是什么类型的负荷。本文还提出基于双滑动窗的事件检测算法,提升事件检测能力,优化聚类结果。本文系统属于无先验经验型系统,可以在家庭负荷启动时就不停监测,并实时更新自身的特征库,对不同的家庭具有较强的适配性,并且能根据家庭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为供给侧和需求侧提供用电信息和用电策略。
其他文献
针对遥感影像数据量大,多用户并发请求造成服务器负载加重,导致集群负载不均衡,系统性能不稳定,遥感影像传输效率逐渐降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在集群服务器环境下分块调度遥感影
背景: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全球首要的致死因素,每年有超过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CAD)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在世界范围内,CAD是导致全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内各项生产技术得到日新月异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支柱的电力行业建设力度也得以不断加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推出了“三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被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为了让智能服务机器人更加有效的完成特定的任务,就需要逐渐提高智能服务机器人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对于现实场景的理解的能力。机器人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和人类的视觉系统类似,机器人利用搭载的视觉传感器来获取外部信息。其中基于视觉传感器采集图像信息应用于机器人的目标检测技术则是机器人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的重
目前中大口径高精度先进光学元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高技术光学工程及民用高端光电系统等领域,当前其制造工序流程“高效精密/超精密磨削成形+确定性数控抛光”已相对发
元前期江南学官诗人群体,是宋亡后出任江南地方学官的仕元南人群体。这一群体从宋末遗民中分化而出,成为异族王朝的边缘仕宦群体,他们因贫而仕、既仕而悔、悔而复归的复杂心
翻译的认知研究肇始于20世纪中后期,不过直到21世纪初R.M.Martín提出“认知翻译学”这一术语,认知翻译学才获得了极大关注。认知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主张将认知科
地下结构特别是隧道工程,一旦受到地震破坏,不但使地下交通陷入瘫痪,还可能导致地面塌陷,严重影响地上交通和建筑物的安全。为确保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预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射电天文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射电望远镜必然向着高频段、大口径趋势发展。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需要射电望远镜有更高的指向精度,不断增大的口径导致结构本
高速公路约8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立交出入口区域,而出入口单次强制换道过程中形成的交织,以及减速调整不充分驶入匝道是导致立交出口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中,作为换道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换道决策备受重视且研究丰富,但对其后的执行阶段乃至后调整阶段研究深度则较为欠缺。本文在从微观角度将单次换道过程划分为决策、执行及调整三阶段基础上,重点研究高速公路出、入口车辆单次强制换道执行及调整阶段车辆运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