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兴起并日益发展,即发达国家之间经常发生进口同时又出口同一种类产品的贸易现象,我们把这种贸易现象称为产业内贸易。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因此经济学家们放松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提出了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来解释这种贸易现象产生的新贸易理论。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很少涉及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农民增加收入,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也存在着产业内贸易,这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突破了产业间贸易的界限,在更加深入的层次上参与农业领域的国际分工。农产品产业内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规模有多大以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对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规律和对贸易产品的质量等特性进行定位,找出差距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个着眼点出发,进行我国农产品中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其决定因素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特点和国际竞争力做了全面的阐述。我国农产品贸易从1997—2006十年间进出口都是增长的,但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地理方向非常集中,出口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各地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十分不平衡,国有企业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目前是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体。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十年来的出口市场份额、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变化趋势的考察,都可看出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九十年代有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的一些农产品现在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其次,通过计算我国农产品贸易的G-L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整体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发现我国农产品存在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现象,农产品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是比较低的,要素禀赋仍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在农业内部占农产品比重大的农产品种类,其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而占进出口额较小的农产品种类其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从农产品整体来看,各个时期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是幅度不大,农产品贸易的增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这是本研究的重要结论之一,对今后调整和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与四个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之间的G-L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等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指标,分析了我国与四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我国与这四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都存在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现象,但是产业内贸易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其中中美和中日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要高于中韩和中俄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这说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农产品贸易的分工细化程度要比与韩国和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深入。从农产品整体来看,我国与四个国家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各个时期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是幅度大小不同,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增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我国与四大贸易伙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本论文最后在总结和归纳前人建立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国家间双边贸易的角度建立本文独有的计量模型,这与过去的模型相比较更适合用来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本文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不仅考察影响我国与十二个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同时还分析了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动态的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变化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会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