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特色表达翻译 ——基于《人民的名义》(节选)汉英翻译实践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表达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十八大以来反腐小说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一书中有大量的中国特色表达,尤其是中国政治体系词汇和术语。笔者在《人民的名义》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的翻译实践中遇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翻译问题,本报告因此围绕这篇反腐题材小说中中国特色表达翻译实践展开研究,收集和整理翻译时遇到的问题,讨论其相关翻译处理方法。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今后更多的中国优秀政治题材作品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需要与原文读者有基本相同的感受,这为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本报告因此主要以《人民的名义》第一章和第二章汉英翻译实践为例,拟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处理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问题。报告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翻译实践任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报告的篇章结构。第二章介绍了翻译实践的过程,包括译前、译中和译后,从翻译之前对全文的整体理解、背景知识的学习、翻译工具的准备和翻译日程的安排,到翻译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特定词汇和表达的搜索以及最终的成文,再到翻译完成之后的审校、导师的反馈和建议以及译文的优化。第三章介绍了翻译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包括该理论的发展、内容和特点及其对本次翻译实践中中国特色表达英译的指导意义。第四章也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即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对《人名的名义》节选中中国特色表达翻译的案例研究,介绍了中国特色表达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翻译时的主要难点,并详细阐述了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运用加注、释义、套译的方法实现中国特色表达翻译功能对等的案例。第五章是对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阐述了在此次研究中获得的经验及启示,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差异,汉语中部分表达在英语中存在空缺,在这种情况下,先直译或音译原文,并采用加注法对其做出相应的说明,填补意义上的空缺,可以将其含义完整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针对某些不可直译成英语的汉语表达形式,尤其是一些成语、谚语和典故,应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这类表达的意义,并采用释义法将原文的信息真实有效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如果目的语中存在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明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应尽量采用套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上的共同对等。当然,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方法不仅仅只有这几种,这些只是笔者在《人民的名义》节选中采用较多的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功底,熟练掌握翻译技巧,并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才能更好地再现原文内容和风格,有效提高译文的质量和读者的接受度。
其他文献
四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不断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了各项国际事务中,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以及各国人民的关注,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地融入全球化的大潮。近年来,我们看到,全球化在以可观的速度不断发展,而中国开放地拥抱世界,尤其是自2013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在各行业和领域与国外的接触愈发频繁而密切,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国民对各项事务
压力,在口译活动中十分常见。压力极大地影响了口译的质量。然而,人们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所以想要探索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困难的。这篇实践报告,作者从中德(欧)中小企业交流会收集的真实语料着手,旨在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译员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2)译员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是什么?(3)压力源是怎么使译员局促不安的?从而,作者将提出缓解压力的相关意见。为此,作者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与塞莱
随着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理解的逐步加深,很多问题随之产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我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在创作过程中尊重内心的“真实”,尽量避开与之无关的纷扰。然而对“真实”的感受因人而异,在探索时,内心的种种对立是我在唤醒内心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这问题一直跟随着我,让我不停看见内心的笨拙与神秘。也因为不同对立关系的存在和变化,“真实”在人们心里才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样子。在一个任何事物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用药品的利润来带动收入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民营医院以更优质的服务质量与较低的价格正快速占领医疗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公立医院迫切需要加强对医疗成本的核算与管理,用可靠的成本数据对医院成本进行控制,显然,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要想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注入活力,就必须探寻新的核算方法。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是一种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湖湘文化正是三湘儿女数千年不屈不挠努力拼搏历史的真实写照。本系列水彩画作品旨在以水彩画为载体,以洞庭湖生活剪影为内容,以意象创作的方式,通过水韵、笔韵、彩韵和情韵等诸多水彩绘画技巧,尽情勾绘“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的意象风景,这一系列性水彩画作将西方的水彩韵味、技巧与中国画意境、笔墨巧妙的融为一体,既富有中国写意又具有水彩本身的水色相融之美。意象绘画和传统绘画的融会贯
近年来,关于岛屿和岩礁的争议已经成为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中菲南海仲裁案”中关于南海领域以及黄岩岛岛礁界定的争议,更加突显了岛屿对一国权益归属的重要性。岛屿与岩礁的界定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海洋权益。岛屿所属国在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权利等方面拥有更多的权益。本文通过多角度研究黄岩岛岛屿的政治认知,有利于拓宽海洋问题特别是关于岛屿争端的研究视角,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本文通过文献研
本文主要运用翻译学理论探讨周克希与徐和瑾两人对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翻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不同角度中文译本的分析,尝试阐明在法汉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应注意的翻译层次和翻译重点以求找到更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法国和中国翻译理论为依据,我们首先探讨了两位译者在语义层面对小说的翻译,包括对名词、形容词、代词、动词以及句子深层结构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比较分析
生活于清末的朱庭珍(1841—1903),著有《穆清堂诗钞》三卷、《续集》四卷、《筱园诗话》四卷。据其弟子华世尧的相关记载,朱氏生前还做过大量文学评点,这些评点基本散佚,现存《评点》就是其中一种。除《筱园诗话》外,《评点》是朱庭珍论诗的另外一种重要著述,当下学术界对朱庭珍诗学的研究大多以《筱园诗话》作为文献基础,较少关注到《评点》,对《评点》
本文以侵华战争时期、火野苇平的代表作品《花与士兵》为中心,考察其中的杭州形象。火野苇平因《麦子与士兵》,从一名士兵一跃成为著名作家。《花与士兵》是火野苇平从杭州湾登陆以后,以驻守杭州时的随军日记为素材创作的小说,因而描写了杭州的自然风光、日军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战斗场面。但是关于《花与士兵》的国内外先行研究还很少。因此,研究火野苇平创造的杭州形象,不仅可以明确侵略战争的一个侧面,还可以促进今后的中
剧目的创作和发展直接关乎剧种生命的延续。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碰撞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戏曲现代戏的创排探索之路上,地方剧种二人台同样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如何更好的结合”这一重大课题,在它既有着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后所创二人台现代戏的研究,采用文本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试图对新时期以来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现代戏创作做出较为宏观与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