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干百年来,大运河不仅孕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且其本身也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成为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国之瑰宝。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是大运河的起讫点,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流淌了千年的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和变迁,奠定了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地域,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
本研究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以京杭大运河为例)”的子课题的一部分,选取杭州作为典型区域研究,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相关遥感影像,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分析京杭大运河对周边环境的廊道效应,从而可将规律推广至其他运河城市,为运河和周边的保护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首先对获取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各时期影像进行研究区范围内的地类提取,借助于GIS工具对运河作为遗产廊道和河流廊道的双重身份进行效应分析。作为遗产廊道,分析了运河的演变过程和功能变化,发现对运河本体的保护近年来得到重视并不断改善当中。作为河流廊道,从土地利用变化来看,按时间轴,发现其周边的建设用地不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按空间效应场看,运河对建设用地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对耕地有排斥作用,近效应场由建设用地主导并不断向远效应场扩张,且城镇化是沿运河南北发展并不断往河流两岸延伸,使得研究区域的杭州城由团状演化到沿运河分布发展的带状。从景观格局上看,离运河越近的破碎度越大,人为开发干扰的成分越高。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来看,耕地明显被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挤占,林地、水体从被占用到被恢复说明随着城镇发展的成熟,景观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马尔科夫矩阵预测的土地类型数量和空间变化,发现除了耕地,其他地类面积都有一定的增加,耕地仍然不断被邻近建设用地侵蚀,不过幅度有所减小。总体研究表明,运河刺激了周边城镇化的发展,大体模式为在近效应场牺牲耕地、林草地、水体为代价扩展城镇面积,接着往远效应场如此模式的发展,同时近效应场开始注重林草地、水体的景观建设,此两类面积略有回升。依次类推不断往下一个效应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