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敏化TiO应用于Cr(Ⅵ)和有机物混合体系的可见光光催化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日趋严重,光催化法作为一项高效、经济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光催化法多以紫外光作为光源,且多数集中在对有机污染物或有毒重金属离子单一体系的研究,较少涉及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共存的复杂体系。而对在可见光条件下有机物与重金属离子混合体系的光催化反应目前仍为鲜见研究报道。许多实际污染体系中既含有重金属离子,又含有有机污染物,因此,对重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混合污染体系的可见光光催化反应进行研究,必将为实际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本文以自制的芴与噻吩聚合物敏化TiO2为催化剂,系统研究在可见光条件下,有毒重金属离子Cr(VI)与苯酚、甲基橙、罗丹明B3种有机物混合体系的光催化降解过程;考察污染物浓度、体系pH值、反应气态氛围、光照时间等因素对各种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可见光条件下重金属与有机物污染混合体系的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在Cr(VI)的单独光催化还原反应过程中,Cr(VI)初始浓度和反应气态氛围中氧含量的增加均不利于溶液中Cr(VI)的还原;溶液初始pH值存在一个最佳值,(本实验中为pH=3),偏高或偏低的pH值均不利于Cr(VI)的还原反应的进行;通过计算-ln(C1/C0)与光照时间t之间的关系,得出Cr(VI)的光催化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2.在Cr(VI)与苯酚混合体系的光催化反应中,Cr(VI)和苯酚的去除率都比单一体系高:苯酚对Cr(VI)还原的促进作用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不断提高,在Cr(VI)与苯酚的摩尔比为1:3时达到最大;Cr(VI)对苯酚氧化的促进作用存在一个最佳比例,在苯酚与Cr(VI)的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大,超过这一比例促进作用反而下降;反应气态氛围中氧百分含量的减少有利于Cr(VI)和苯酚的降解,但不利于苯酚的矿化;从-ln(C1/C0)与光照时间t之间的关系可知Cr(VI)的还原、苯酚的氧化及矿化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3.在Cr(VI)与2种染料混合体系的光催化反应中,甲基橙对Cr(VI)的还原影响不大,罗丹明B则有促进作用,且在Cr(VI)低浓度时表现较为明显;低浓度的Cr(VI)对甲基橙的降解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Cr(VI)对罗丹明B的降解均表现为阻碍作用。
   4.通过对3种不同的有机物与Cr(VI)混合体系的光催化反应来看,有机物的种类对反应的影响很大;苯酚与Cr(VI)之间存在光催化协同促进作用;甲基橙对Cr(VI)的还原影响较小,Cr(VI)对甲基橙的降解影响因Cr(VI)的浓度而变:罗丹明B对Cr(VI)的还原有促进作用,而Cr(VI)对罗丹明B的降解反而有阻碍作用。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本文以耐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N07-63和N07-6为材料,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镉(Cd)胁迫下过氧化氢(H2O2)预处理对两种水稻耐Cd性和吸收转运Cd的影响及品种间的差异.比较了两品种不同处理下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非蛋白巯基(NPT)、植物络合素(PCs)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变化情况;并对水稻N07-6不同处理下的根部粗酶提取液进行了蛋白分离鉴定。主要结果如下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会议
聚偏氟乙烯(PVDF)因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耐辐射性、耐热性等特点成为了分离膜的首选材料之一。但是,由于其疏水性的界面,易造成表面污染,成为了制约其在水处理领域应用的瓶颈。因此,开展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本论文采用共混法,通过在PVDF的铸膜液中加入无机纳米Ti02制备了PVDF/Ti02杂化膜,探讨了Ti02溶胶的填充量对杂化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现了T
TiO2以其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和成本低等优点,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TiO2禁带较宽(3.2 eV),又限制了其对太阳能的利用。针对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存在的缺陷,过渡金属、碱土金属、稀土离子等金属掺杂改性TiO2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非金属(如Cl、I、S)改性TiO2来拓展其对可见光响应的研究也屡见不鲜。  基于金属和非金属掺杂的不同特点,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稀土和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