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来探讨美学在后现代的学科境遇。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探讨秉承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后美学”,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缺席,深度模式的削平与先锋意识的瓦解,哲学与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大众文化的兴起,消费社会与仿像时代来临,“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来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这种融合相对消饵了艺术的精英化品质。等等。二是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热点出发,结合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阐释,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其实表征着美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美学在后现代遭遇的学科困境。三是进一步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表面上是一种审美狂欢,其本质是美学精神的贫困,感性审美狂欢的过度张扬相对削弱了美学的文化精神。并从四个方面做出了分析,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由于主要依托物质欲望的牵引,最终形成“伪感性”并导致审美感性的衰竭;二、“日常生活审美化”导致艺术走向反艺术和伪艺术;三、“日常生活审美化”取消了审美的核心元素:自由与平等;四、“日常生活审美化”其实是欲望的鼓噪与感性的张扬。四是呼吁人文知识分子以批评的方式来介入当下,拒斥大众消费文化对审美精神因子的褫夺,并恪守传统的价值操守,思考美学在后现代社会的价值重构问题,即承袭古典的美学理论,借鉴现代的美学精神,立足后现代的美学现实,融合生成美学的新形态,以使美学不至于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遭遇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