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近现代城市建筑及组群更新——以重庆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现代既有建筑作为历史沉淀的物质实体,肩负着见证时代变迁和延续固有文化形态的双重使命。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新的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以及城市发展中突显出来的文化缺失等现象,本文提出在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城市更新中对既有建筑价值的认识,结合重庆近现代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和现今重庆活跃的旧城改造运动,希望藉此来更好地保存和延续有价值的建筑文化财富,使城市的更新发展更符合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进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提出问题,首先以我国大规模、高速化的城市发展以及地区、城市及建筑的文脉淡化为背景,提出既有建筑的物质生命的价值所在,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更新中的相关研究和我国所面临的物质与文化的失衡现状,提出在文化视角下对近现代既有建筑更新再利用的观点,并围绕与此观点相关的概念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及研究框架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第二部分则针对重庆近现代建筑的更新背景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近现代建筑更新价值和再生效益的探讨,然后针对当今城市进程中近现代建筑所面临的主要更新问题以及更新再利用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最后指出重庆近现代既有建筑更新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并由此过渡到第三章。  第三部分立足于重庆近现代的历史文化构成以及建筑文化的发展概况来进行解析,首先通过对历史上巴渝地区的自然地理、移民浪潮、码头水运以及抗战阶段的文化特征的阐述来展现重庆近现代建筑文化的背景;其次针对既有建筑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各个历史时间段的具体特征来梳理重庆近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概况及其文化载体现状;然后对既有建筑更新中的文化价值的评价和分析进行研究,并提出具有参考性的评价方法。  第四部分依托于城市文脉理论对重庆近现代建筑组群的形态及更新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当前重庆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对城市空间结构构成要素的分析以及对城市空间肌理的探究;第二节通过对四种不同类型建筑组群的典型实例分析来解读重庆建筑组群的文脉历史与文化遗存;第三节则以前面内容为基础来探讨对组群特征要素的延续问题,进而展开对其文化价值的发掘,和对场所精神的重塑。  第五部分以建筑单体的更新为研究对象,其中强调了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关注。首先从自然、情感、经济及地方政治这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其对地域文化和建筑所产生的影响;然后以此为切入展开对近现代建筑形态更新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这里分别从整体与片段、对比与协同、具象与抽象这三组具有相应辩证关系的范畴对近现代建筑更新的视角加以限定,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案例的分析来印证这三种更新策略,最终归纳出近现代建筑单体更新的表现途径。从而与第四部分的组群更新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更新体系。  最后在结语部分总结并回顾了前文对重庆近现代建筑及组群的文化探讨以及更新中对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表达策略,并对近现代建筑更新中的文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资源环境利用规模和强度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空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以及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必然
为了缓解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方式引发的众多城市问题,自行车交通系统和绿道网络的倡导与构建俨然已为国内外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系统整合的角度
学位
中共中央连续多年出台关于村庄规划建设的文件,旨在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现实中,村庄规划由于存在缺少产业发展研究,盲目套用城市规划方法,重图纸表现、轻实际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崛起、节能减排及健康促进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自行车由于其自身的绿色、低碳节能、零排放特征,加之骑行活动本身对居民的身心健康起
由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消失殆尽和小微型产业建筑的兴起,本文通过提炼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挖掘其与农村小微型产业建筑的契合点,探究切实可行的传承策略。笔者在河
在高速城市化模式面临转型发展的当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如与之相结
城市中学是教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中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教学建筑作为城市中学的重要类型,又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已经得到了社
大学是一个制度化的文化传播和社会交流的机构,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代大学最重要的两项社会职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大学校园是其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完善、舒适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环境逐步改善,但公共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居住区环境的公共服务配套设计缺失首当其冲。2015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