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贝类固碳计量与价格核算及对策研究

来源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ijiaz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殖贝类的固碳作用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其固定的蓝色碳汇作为一种海洋典型的生态产品,具有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重价值。养殖贝类碳汇通过蓝碳市场进行碳汇交易,将为养殖户带来额外收益,对养殖贝类碳汇起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补偿,促进贝类养殖业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而且从事碳汇养殖活动改善海域环境,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社会效益。
  养殖贝类的碳汇价格核算即海洋生态补偿“补多少”是当前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原因是养殖贝类所处的复杂养殖环境使固碳计量环节难度加大,养殖贝类固碳计量方法与标准的相对薄弱,制约了碳汇价格核算的发展。
  为了解决碳汇定价过程中养殖贝类固碳计量方法不完善的问题,本文基于碳储量变化法对养殖贝类固碳基础公式在指标上进行补充、改进,补充了生物沉积物与附着生物固碳两项计量指标,并提高指标中相关参数的计算与获取的准确性,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固碳计量方法改进的合理性与普遍适用程度,最终得到养殖环境下较为完善的养殖贝类总固碳计量模型。
  选取养殖贝类为主体的海洋牧场碳蓝色汇定价模型进行改进,在合理应用的基础上,丰富海洋牧场蓝色碳汇定价模型中的固碳计量指标,提高海洋牧场碳汇定价模型的精确度。
  选取东方云溪海洋牧场为研究区进行案例计算,得到了三种养殖贝类的碳汇价格:海湾扇贝类的碳汇价格为45元/t、栉孔扇贝的碳汇价格为50元/t、褶牡蛎的碳汇价格为74元/t。得到以下结论:改进后的养殖贝类总固碳计量公式可较为全面地反应养殖环境中的固碳机制,由此得到的养殖贝类单位个体固碳量约为学界计算结果的1.4~2.1倍,其中生物沉积物的增汇作用最为明显,约占贝类贝壳与软体固碳的91%;通过碳汇价格核算模型计算养殖贝类碳汇价格可知,总固碳量影响养殖贝类碳汇价格,较高的固碳量可以得到较低的碳汇价格。
  当前我国在贝类养殖碳汇领域的市场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方面亟需建立相关制度。应建立起养殖贝类固碳计量方法与定价方法的评估体系,对蓝碳项目的建立、交易出台法律法规,探索国内外的交易途径,积极开展产业间融合,为生态补偿提供资金;在生态补偿制度方面完善激励性质的补偿制度,对碳汇养殖业的生态补偿结构、基金建立以及资金筹措与配置等加强制度建设。
其他文献
零价铁以其功能能强大、廉价易得、环保等性质已广泛应用于地下水修复和污水处理等领域。但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零价铁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零价铁在使用过程中易钝化易团聚,导致多数零价铁无法顺利参与反应,另一方面是零价铁本身对污染物的电子传递效率不高。针对这两点研究者们使用了多种技术对零价铁进行改进,诸如将纳米零价铁替换成微米零价铁,对零价铁进行预磁化或微波处理,使用硫化物对零价铁硫化
学位
正渗透技术作为一种渗透压驱动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因其操作简便、环境友好、污染倾向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农田灌溉、药物分离等领域。聚酰胺复合(TFC)正渗透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内浓差极化(ICP)以及TFC膜固有的水通量与截盐率之间的“上限平衡”限制了正渗透技术的实际应用。此外,正渗透膜的膜污染也会影响正渗透膜的性能,缩短膜材料的使用寿命,增加清洗和实际操作成
大气是世界万物赖之以存的重要环境要素,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然而,随着城市规模和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高污染和高能耗,以及低效率。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不和谐状态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恶化,大气环境安全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大气环境安全作为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在保持经济和城市化快
学位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水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97%以上,因此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是一个不存在相变的物理分离过程,与传统蒸馏等热法分离技术相比产水能耗大幅下降。近几十年,RO技术由于其产水能耗较低、产水水质高的特点成为海水淡化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我国70%左右的海水淡化工厂使用反渗
学位
水资源短缺及其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水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污水、废水处理和水资源再生领域,然而伴随MBR产生的膜污染现象会大幅降低膜的通量并提高运行成本,限制了MBR工艺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次氯酸钠(NaClO)定期化学清洗是恢复MBR膜通量的主要手段。然而,膜污染物的氯化会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毒性的消毒副产物(DBPs),导致MBR出水水质
我国高盐、高有机物含量废水排放量大,其中典型的便是纺织、农药生产等行业废水。臭氧(O3)氧化广泛应用于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但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较低,对有机物有选择性地降解等因素,限制了 O3氧化工艺的应用。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应用的前景,采用常见的传统低压紫外汞灯(UV)与O3联用工艺处理高盐高浓度有机物含量废水,以提高O3利用率并利用其产生的多种活性氧物质(RO
学位
近年来,石油烃引发的环境污染广受关注,其中主要成分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属于有挥发性、残留性以及高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绝大多数的PAHs由于疏水性与低水溶性沉积到深层土壤中,导致一定程度污染。当今,微生物的厌氧降解是芳烃自然衰减的重要部分之一,但厌氧消化技术(Anaerobic degestion,AD)处理PAHs存在效率低等弊
学位
抗生素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频繁检出,被认为是假持久性污染物。蓝藻具有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的原核细胞结构,对抗生素具有敏感的响应。已有研究发现低浓度抗生素污染物通过毒物兴奋效应对蓝藻产生刺激作用。但目前针对抗生素对蓝藻的调控效应开展的研究主要以单一抗生素为目标物质,鲜见关于混合抗生素对水华蓝藻影响的研究。此外,抗生素污染物对水华蓝藻产生刺激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水平探讨了
学位
全球正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湖库蓝藻水华爆发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升高,湖库爆发蓝藻水华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水安全问题,使居民用水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通常微囊藻属、假鱼腥藻属、尖头藻属和束丝藻属被认为是引起湖库蓝藻水华的主要蓝藻种群。在我国,湖库中多爆发微囊藻属等球形蓝藻的蓝藻水华,然而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爆发了以拉氏尖头藻和湖泊假鱼腥藻等有害丝状蓝藻为优势种的水
学位
黄河三角洲区域滨海盐碱土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巨大的农业开发潜力,但由于水盐运动频繁,土壤具有明显的“盐、碱、板、瘦”特点,土壤磷素常被钙固定导致有效性极低,改良难度很大。在普通农田土壤环境下,外源添加解磷菌可以促进Ca-P的有效化,增加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态磷的供给,但高盐碱环境下解磷微生物的种类较少,其生长及在盐碱土中的适应性报道较少。现有的解磷菌在盐碱土改良应用中常因为盐碱适应性不足,造成定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