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285292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淮海经济区为例,对其经济不平衡的格局、过程、结构及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即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速度和结构四个方面对2000~2016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绝对不平衡、相对不平衡两个方面对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变过程进行定量测度;从产业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变效应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数理模型,对其不平衡的成因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实现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从绝对不平衡的演变过程来看,2000~2016年间极差和标准差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从相对不平衡的演变过程来看,2000~2016年间,基于人均GDP的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区域经济不平衡经历了先扩大、再平稳、最后缩小的变化过程,但总体上呈现扩大态势。(2)对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结构分解,发现第一产业差异最小,整体上是呈缓慢上升的态势;第二产业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上是呈下降态势;第三产业由于产值份额的不断上升,导致其对总差异的影响持续扩大。对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效应分析,得出产业的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是影响淮海经济区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3)对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结构分解,认为2000-2016年区域经济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苏北、皖北、鲁南和豫东四大区域内的不平衡;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淮海经济区人均GDP的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高—高”集聚区呈现从淮海经济区边缘区向核心区演化的趋势,徐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4)通过空间滞后模型(SLM)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进行定量分析,认为资本投入、经济基础和区域发展策略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三大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国防、智能交通以及农业等各个领域,可以满足全天候、实时、高精度定位,且误差不随时间累计。惯性导航具有完全自主、独立的特点,短时精度高,其中使用广泛的MEMS_IMU元件具有低成本、重量轻、抗强冲击等优势。里程计是一种自主式测量传感器,根据航位推移原理可用于估计载体前进的距离,结合外部姿态信息即可推算出载体位置。本文结合三种系统的优势,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
遗传算法是一种通用的优化算法,其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比较简单,对优化问题的限制性条件很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然而其理论和方法尚未成熟,算法本身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研究。首先,本文详细分析了遗传算法的原理、流程和基本遗传算子,明确不同的应用背景应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其次,针对传统自适应遗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发现采用值差异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策略,在算法后
非线性微分方程行波解的研究在物理或生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KellerSegel模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生物数学模型,描述了生物趋化现象.用严谨的数学方法研究Keller-Segel模型解的有关性质,从而了解生物体运动规律,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Burgers方程是流体力学,非线性声学,气体动力学等领域最基本的偏微分方程之一,作为描述流体一类运动现象的数学模型,Burgers方程解的研究对于理解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