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重复起诉的识别——以《民诉解释》第247条为切入点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重复起诉问题在民事诉讼法学界一直颇受争议。从避免法院就同一诉讼标的的案件进行重复审理,防止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以及有效利用司法资源,提高纠纷解决效率等因素考量,原则上应当禁止重复起诉。但对于如何界定重复起诉,判断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等问题,理论界尚未有深入的探讨。因为这一问题涉及现代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诸多核心概念,如诉讼系属、诉讼标的等理论,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诉讼系属效力未作具体规定,对于诉讼标的仅仅有名词的表述,缺乏概念性的界定和明确的识别标准。而对于目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不同理念下的具体规定,我国在如何借鉴上也一直未有定论。  2015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47条首次以当事人、诉讼标的、诉讼请求三要件作为我国民事纠纷重复起诉的识别要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权威人士的解释,之所以要增设该款规定,是因为近年来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当事人通过滥用诉讼权利重复起诉,导致法院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可能作出矛盾的判决进而产生司法上的混乱,影响裁判的权威。显然,对重复起诉进行有效的识别是本次立法者增设第247条最直接的动因。但是,由于我国因历史原因造成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并未沿袭大陆法系国家传统,采用诉讼标的旧实体法学说时,难以保持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在概念上的一致性。因此对重复起诉进行识别时,将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作为并列的识别要件,极易引发理解和适用上的混乱。  鉴于此,厘清民事重复起诉的识别要件以及细化民事重复起诉的配套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逐一分析重复起诉三个识别要件以及重复起诉的不同学说,辨析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最终提出我国对重复起诉进行识别时,仍应当坚持以当事人和诉讼标的二要素作为判断要件,同时为了更好的配合重复起诉的识别,应细化相关配套制度,例如明确诉讼系属制度、细化法官释明制度、建立法院立案登记信息共享制度。
其他文献
针对预重传GBN-ARQ方案在误码率低的情况下吞吐率与时延大大下降的问题,结合重传编码合并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TDD上行CSI的自适应预重传GBN-HARQ方案。首先,发送端将数据进行前
侵害人的环境侵权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问题一直是环境污染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的关键问题。《侵权责任法》及之前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将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完全分配给了被告。该规则虽然减轻了原告的证明责任,但却过度加重了被告的证明责任,该规则忽略了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同时在司法审判适用中也存在严重的弱化现象。为了解决该规则的逻辑缺陷
期刊
近几年,卡巴斯基实验室全球研究与分析团队分析了许多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级持续性攻击(APT)行动,包括RedOctober、Flame、NetTraveler、Miniduke、Epic Turla 以及Careto/Mask等。
针对随机网络编码重传的缺陷,将Fourier矩阵和随机网络编码相结合,提出一种半固定编码系数的广播重传方案FMWBR。利用广播源节点和接收节点双方已知的Fourier矩阵的行向量作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菲律宾籍家庭佣工(一般称“菲佣”)这一特殊群体,数十年前先是出现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港澳台),近十年来才在中国大陆形成一股小气候。大量菲律宾女性出国务工,既充实了接收国
文本聚类是指自动地将文本集合分组为不同的类别,应用非常广泛.研究发现,传统的TFIDF文本分类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改进.通过使用循环迭代算法根据特征词在类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