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与评价清心滋肾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借助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清心滋肾方在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方面的具体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疗效机制。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将于2020年01月-2020年12月至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清心滋肾方水煎液,对照组口服坤泰胶囊,观察三个月经周期,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改良Kupperman评分)、基础血清性激素E2、FSH、LH水平的变化及安全性评价。网络药理学部分:借助LC/Q-TOF-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技术结合Peakview数据处理平台快速分析构建出清心滋肾方水煎液的质谱数据库,初步鉴定出清心滋肾方水煎液的化学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清心滋肾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获取MPS相关的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获得潜在作用靶点,利用网络拓扑关系及信号通路分析确定清心滋肾方防治MPS的有效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作用机制,并对有效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研究结果:临床研究部分:(1)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试验组分值为19.73±4.71、对照组分值为19.37±4.31,治疗后试验组分值为6.80±4.16、对照组分值为9.40±4.90,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数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改良Kupperman评分:治疗前试验组分值为28.13±6.21、对照组分值为27.50±5.30,治疗后试验组分值为12.13±3.42、对照组分值为15.33±4.51,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改良Kupperman评分数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数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血清E2水平:治疗前试验组E2值为24.00±9.78、对照组E2值为25.74±11.91,治疗后E2值为38.43 ±6.93、对照组E2值为41.61±13.47,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E2值均较前明显上升(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E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FSH水平:治疗前试验组FSH值为61.82±18.03、对照组FSH值为62.75±28.86,治疗后 FSH 值为 33.70±11.20、对照组 FSH 值为 43.28±22.98,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FSH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的FSH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6)血清LH水平:治疗前试验组LH值为34.34±21.10、对照组LH值为33.06±21.58,治疗后LH值为15.58±8.01、对照组LH值为20.59± 10.17,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LH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的LH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正常。网络药理学部分:(1)运用LC/Q-TOF-MS联用技术构建清心滋肾方水煎液质谱数据库,通过与标准品、质谱裂解规律、文献信息的比对分析指认出清心滋肾方中的83个化学成分;(2)利用数据库检索获取清心滋肾方活性成分的靶点及MPS疾病的靶点,两者取交集,确定本研究的潜在作用靶点;(3)构建网络拓扑图并行通路富集分析,从获取的155条疾病相关通路中筛选获得MAPK、PI3K-Akt、TGF-β、Wnt、NF-κB、Toll样受体等1 9条已被证实的疾病显著相关通路,确定了小檗碱、表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莲心碱、槲皮素等23个有效活性成分,以及MAPK1、SRC、TP53、MAPK3、AKT1、CASP3等13个核心靶点,最后经分子对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的可靠性。研究结论:临床研究表明,清心滋肾方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患者的临床症候群及血清性激素水平,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可于临床推广应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患者。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清心滋肾方在MPS的防治方面存在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这与中医理论阐释清心滋肾方的疗效机制存在一致性,为清心滋肾方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