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安全操纵策略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当中,而无人驾驶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社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建设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控制、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船舶有关的环境感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等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均为自主船舶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可行性。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船舶领域正在开启一场智能化革命,人工智能技术和船舶领域的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自主驾驶的成功实现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人-船舶-航道”作用方式,形成“船舶-航道”的直接作用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航运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内河船舶运输在中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内河具有过往船舶密集,内河航道狭窄等特殊性,使得内河航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鉴于自主船舶操纵方面的优势,将自主船舶运用于内河运输是否可以提高内河运输的安全性,使得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安全性的研究迫在眉睫。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人船避碰和路径规划方面,对于自主船舶的航行安全的研究多是从定性的角度单一考虑人员因素对自主船舶的影响,还有一些研究从定性角度对自主船舶进行了系统性的风险分析;但是对于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安全策略的研究几乎没有文献涉及。对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安全策略的研究能够为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安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通过分析自主船舶特征,进一步对自主船舶的航行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自主船舶航行安全风险的构成。首先通过文献归纳的方式归纳总结影响传统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以常见船舶事故中碰撞、搁浅、触礁、火灾爆炸以及自沉典型事故场景对自主船舶航行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因船岸一体化带来的影响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最终建立了基于船舶-环境-管控系统的自主船舶航行安全影响因素框架,为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思路。
  2)以船舶属性、环境属性、管控属性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构建坐标轴,从坐标系的角度出发构建自主船舶航行场景分类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评价函数的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并选取专门用于测试分类、聚类算法的国际通用的UCI数据库中的wine数据集进行算法的检验,验证算法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通过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特征聚类,实现了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场景的聚类。聚类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切实有效的,不但可以自适应的给出最佳的聚类数,而且可以验证聚类的有效性,还可以快速达到最佳聚类的目的。
  3)以航行环境变化、与它船会遇和船舶靠离泊三种典型航行状况为例,阐述了该状况下的安全操纵策略。对于会遇状况下的操纵策略分析,鉴于船舶在航道会遇时涉及到船舶避碰问题,首先对会遇态势进行划分,然后通过DCPA(distance to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TCPA(time to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和安全会遇距离等指标来衡量船舶碰撞危险度,基于内河避碰规则与船舶会遇态势,系统分析了两船会遇与多船会遇态势下自主船舶所应采取的避碰策略。对于靠泊状况下的操纵策略分析,依次对船舶靠泊过程、靠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最后系统分析了自主船舶靠离泊操纵策略。
  4)以传统船舶事故案例为例,计算对应场景下采取多种策略时,每种策略所对应的安全指数,并结合差异系数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赋权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对各种操纵策略进行评估,展示了船舶航行安全操纵策略集的构建流程。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能直观、准确的反映船舶航行安全操纵策略的优劣,为构建内河自主船舶航行安全策略集提供了思路。
  5)在对已有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模型的分析基础上,将深度学习和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结合,建立基于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算法的自主船舶航行操纵策略框架。结合内河船舶航行安全事故实际情况,从内河自主船舶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场景-避障的视角,选取内河航道具有代表性的航段(包括内河顺直航道、弯曲航道、桥区航道以及航道交汇口四种),运用Python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实现了自主船舶航行策略学习更新过程。结果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习,自主船舶能够学习到优秀的操纵策略,及时更新船舶航行安全操纵策略,并且在测试环境中表现良好。
  
其他文献
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问题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阻碍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昂贵的养护和维修费用,随着我国公路等级和里程的增加,桥涵等构造物的数量也在增加,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土工格室具有强大的侧向约束作用,能够直接限制网格内土体的侧向变形,在实际工程中增加土体强度和减小变形方面效果显著,鉴于此,提出用土工格室加筋桥头路基处治差异沉降。但是,与实践相比,土工格室加筋机理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
学位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流汇集、疏散的重要节点。由于渠化设计及信号控制等管控措施,交叉口进口车流流向与车道功能均有明确划分,导致多数驾驶员在信号交叉口进口路段进行变道操作。但是部分变道行为是危险变道行为,会严重干扰信号交叉口的正常通行秩序,同时也是引发信号交叉口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数学模型及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信号交叉口进口路段变道行为危险度辨识方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具体进行了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网络中的枢纽点,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盐田港作为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面临“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迎来发展的关键期。但受限于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盐田区港城冲突仍然存在,阻碍了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明确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程度,探讨融合发展策略,能够为相关政策和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明确港城融合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对盐田区和盐田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凸显,垃圾分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垃圾分类的实施要以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为基础的环环相扣、高效顺畅的生活垃圾物流系统作为保障和支撑。济南市是生活垃圾强制分类46个城市试点之一,对济南市生活垃圾物流网络进行优化研究,科学确定设施选址,合理制定车辆调度方案,使整个生活垃圾
沥青路面作为高速公路主要路面形式,在其服役过程中,水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大部分水损害都是由于在水的作用下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不足导致的。研究表明,集料的化学组分及表观特性这两特性会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为了减少水损害的发生,需要对沥青与集料进行优选,采用现阶段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表面能方法进行研究,探究集料化学组分及表观特性对集料表面能产生的影响。本文从集料化学组分与表观特性两个方面对集料表
学位
随着道路建设的大发展,沥青路面的占比越来越高。作为典型的黏弹性材料,受服役环境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在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必须正视对沥青混合料基本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明确影响规律,以期对沥青路面设计做出指导。现有对沥青混合料基本性能的研究重点考察温度以及液态水环境等因素,而往往忽略了气态水(即湿度)这一因素。气态水是造成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元凶”之一,因此有必要明确水气浓度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建设,超大基坑及超深坑中坑等异形复杂基坑工程的数量和型式也越来越多。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由于建筑和结构本身的特点、使用功能及施工技术在时空上的要求,需要在已开挖基坑底部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开挖,形成坑中坑式复杂基坑。目前随着超大型地下空间迅速发展,对异形复杂基坑工程呈现更加多样性趋势,然而国内外对坑中坑异形基坑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却十分有限,还没有专门指导坑中坑异形基坑
学位
透水式沥青路面的大量推广使得高黏改性沥青的研发速度迅猛提升,但是研发出的高黏改性沥青仍然具有黏度不稳定的缺陷。高黏改性沥青在使用中也需要提升沥青—集料黏附性、沥青黏韧性、耐老化性能。为了配置性能更优的沥青,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交通服务需求,需要建立沥青特征官能团与沥青性质之间的关系。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并计算得出12种沥青中各官能团的官能团指数,使用表面能理论体系计算出沥青与集料的黏附结合能及沥青
皖江区域水陆空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航运产业基础雄厚、航运要素成本低廉,航运文化历史悠久。随着国家级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的实施以及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区域性战略落地等诸多有利因素,为皖江航运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因此,研究航运产业空间分布特征与集聚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皖江区域航运产业布局,推动皖江航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升航运产业在安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
学位
内河运输因其成本低、运量大、高效节能的特点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不断深入,运输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日益提升。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水运需求及内河船舶大型化的要求,需要提升航道尺度来保证内河航道运输能力和内河航运低成本竞争优势。然而河流本身还具有发电、景观、供水、防洪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因此在航道建设过程中,探究如何兼顾多目标协同发展成为了当前航道建设研究的重要问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