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廓形对城际动车组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某型200 km/h速度级城际动车组,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车轮Ⅰ类和Ⅱ类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并伴随有轮缘偏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选择了一列城际动车组,在其运营线路上开展了为期一个镟修周期的车轮廓形对比试验,采用了LM与LMA两种车轮廓形,研究其对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行为的影响。以上述线路试验为背景,本文详细展示了试验期间的车轮跟踪测试结果,总结了两种廓形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差异与各自规律,并利用调研结果,建立了引入车轮滚动接触疲劳预测的动车组动力学模型,从机理层面上,揭示了两种廓形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开展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归纳整理了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相关的研究文献,包括车轮滚动接触疲劳的机理与分类、研究方法与防治措施等,并参考目前相关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手段,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车轮廓形对比试验选用了一列200 km/h速度级城际动车组,其1~4车用LMA廓形,5~8车用LM廓形,并配用相应的抗蛇行减振器。共开展了10次跟踪测试,为时11个月,记录了两种廓形车轮的磨耗廓形及踏面状态。通过统计、相关性等分析,总结了两种廓形车轮的廓形演化规律与滚动接触疲劳损伤规律,获得了滚动接触疲劳与运行里程、动拖车、轮位、廓形演化等的相关性结论。结果显示,在所跟踪的镟修周期内,LMA廓形车轮基本不出现滚动接触疲劳,而LM廓形车轮萌生了Ⅰ类和Ⅱ类滚动接触疲劳,疲劳区域分别位于名义滚动圆外5~17 mm和名义滚动圆内16~28 mm处,且随里程增加,Ⅰ、Ⅱ类疲劳区逐渐向远离名义滚动圆方向移动,但滚动接触疲劳严重程度基本保持稳定。LM廓形车轮上的Ⅰ、Ⅱ类滚动接触疲劳,分别集中在偶和奇数侧车轮,且主要发生在头尾车及动车车轮上。基于跟踪测试数据,建立了针对上述城际动车组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将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引入损伤函数模型,实现了不同工况下车轮Ⅰ类和Ⅱ类滚动接触疲劳的萌生预测。利用该数值模拟方法,详细分析了LM与LMA车轮廓形对Ⅰ类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基于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论,研究重点放在曲线半径、轮轨廓形演化、动拖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际动车组服役交路上半径小于550 m的曲线段全为右曲线,动车组在小半径曲线上匀速行驶时,导向轮对的低轨侧轮轨相互作用造成了车轮Ⅰ类滚动接触疲劳;镟后8万公里之前,两种廓形的损伤峰值未见明显差异,而之后,LM廓形的Ⅰ类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峰值高于LMA廓形;两种廓形的Ⅰ类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差异,主要源于廓形磨耗失形过程的不同,例如,在镟后8万公里后,LM廓形车轮的接触斑比LMA廓形更窄,使得损伤峰值更高;随着里程增加,两种廓形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峰值基本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新轮新轨匹配时,LM与LMA廓形车轮的Ⅰ类滚动接触疲劳区分别位于名义滚动圆外侧0~24 mm和14~25 mm处;相比于新轮新轨工况,随里程增加,磨耗失形使得疲劳区逐渐外移最远至35 mm附近;相比于拖车车轮,两种廓形的动车车轮均更易出现Ⅰ类滚动接触疲劳;(3)适当增大轴重、减小一系悬挂纵向刚度、减小摩擦系数等,可在一定范围内减轻车轮Ⅰ类滚动接触疲劳的严重程度。需指出,以上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均吻合得很好,但预测模型中使用的损伤函数低估了现实中磨耗,因此,仿真预测LMA廓形会出现Ⅰ类滚动接触疲劳,但实际中并未观察到,另外,现场观测到的疲劳区通常比仿真预测更窄且疲劳更轻微。除了上述Ⅰ类滚动接触疲劳,本论文也模拟研究了LM与LMA廓形对Ⅱ类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研究显示:(1)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导向轴高轨侧轮轨相互作用是造成轮缘根部产生II类滚动接触疲劳的根源;(2)镟后4万公里前,两种廓形抗疲劳性能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之后,LM廓形损伤峰值始终高于LMA廓形,其根本原因也是服役过程中两种廓形的磨耗失形差异;随着里程增加,两种廓形Ⅱ类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峰值基本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新轮新轨匹配时,LM与LMA廓形车轮的Ⅱ类滚动接触疲劳区分别位于名义滚动圆内侧10~25 mm和10~30 mm范围内,随着里程增加,疲劳区在上述区域的基础上逐渐向轮缘根部移动;动车车轮萌发Ⅱ类滚动接触疲劳的可能性也是高于拖车车轮;(4)适当增大轴重、减小一系悬挂纵向刚度、减小摩擦系数等,可在一定范围内缓解Ⅱ类滚动接触疲劳。需指出,以上仿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也吻合,考虑到现场车轮磨耗作用,可以解释试验中LMA廓形未出现Ⅱ类滚动接触疲劳的现象。最后,对本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国产高强耐候钢的应用推广因时制宜。对于普通钢结构而言,钢材耐腐蚀性差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建造时通常对钢材表面刷防腐涂料或镀锌,在使用过程中还需对钢材进行定期防锈维护,提高了建筑的总建设成本。不锈钢虽然耐腐蚀,但价格昂贵,在建筑结构中并不多见;普通碳素钢价格便宜,但不耐腐蚀;耐候钢介于普通碳素钢和不锈钢之间,价格适中,同时兼具良好的耐腐蚀性。“河钢”集团新研
学位
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Cov-AHP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通过考察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各维度之间的关联,探讨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总体共同富裕程度不高,多数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呈集中分布。并且研究发现共同富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存在“富裕但不共同”或“共同但不富裕”的情况,少有地区能够实
期刊
随着各国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强烈,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人类应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双重挑战的必定选择。风能作为最具有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首选。在国家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将大力发展风电行业,且风电塔筒高度在不断增加。装配式混凝土风电塔筒结构因其刚度大、强度高、寿命长、分片安装与运输等优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结合BIM技术对装配式混凝土风电塔筒的安装施工展开深入研究,具有
学位
钢筋混凝土柱作为框架结构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之一,在地震的往复作用下柱端塑性铰区容易形成损伤,塑性铰区箍筋间距内的柱纵筋一般在受力后期会发生严重屈曲变形,而纵筋屈曲会导致塑性应变集中,加剧纵筋低周疲劳损伤,以及加速纵筋断裂,降低柱的承载能力,进而影响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国内对600MPa级钢筋屈曲性能的研究尚未完善,尤其是对配置600MPa级钢筋混凝土柱纵筋屈曲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研究了
学位
直接剪切型锚栓钢板通过直剪锚栓将钢板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表面,能够有效提升结构性能。直剪锚栓消除了锚栓与钢板孔壁之间的安装间隙,保证了钢板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不仅能够提高构件的刚度,同时也能限制裂缝的发展,有效的提升了承载能力。由于现行加固设计规范在抗剪扭方面存在空白,研究直接剪切型锚栓钢板抗剪扭加固具有重要意义。在团队前期的研究中,直剪锚栓钢板加固法在混凝土梁抗弯和抗剪研究中已经
学位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具有承载能力高、施工方便、抗震性能优良等特点,同时灵活性强,截面形状多样,受到许多建筑设计师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与民用住宅和商业建筑中。尽管目前异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得到了很多实际工程应用,但其抗剪、抗弯及压弯等相关研究并不全面,现行规范或规程对异形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设计方法阐述不多。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工程应用价值,给其设计提供依据,本文对课题组提出的一种由方
学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体育场馆、高铁站台、机场航站楼以及特高压换流站阀厅等大跨建筑不断兴建。其中直立锁缝屋面系统因其轻质高强、造型美观、施工速度快以及防水性能优越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此类大跨建筑的屋面围护结构中。然而,在大量应用的同时,因其抗风揭性能不足导致的屋面被掀起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或避免风揭事故的发生,系统的研究直立锁缝屋面系统风致响应特性及其概率评估方法尤为重
学位
岩体中存在的裂隙与孔隙为渗流提供良好的流通渠道,岩层大多处于双向或三向受压状态,水库蓄水后渗漏带来的流体压力容易引起岸坡岩体的应力重分布和变形,严重时导致地质灾害、拱坝变形等问题,例如广泛出现于高拱坝变形中的谷幅收缩现象。目前针对渗压对库坡岩体的影响研究还存在不足,因此开展相关流固耦合研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砂岩为试验对象开展多种工况下的室内流固耦合力学试验,并结合声发射监
学位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南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就地采用珊瑚骨料、海水海砂配制珊瑚骨料海水海砂混凝土(Coral Aggregate Seawater Sea-sand Concrete,CASSC),对促进我国海洋工程建设,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工程实际价值。当前国内外对珊瑚骨料的改性强化和CASSC的高温后力学性能研究较少。本文对珊瑚骨料改性前后所配制的混凝土在不同骨料替换率、高温后的
学位
针对现有瓷砖铺装施工中存在的误差大、平整度难以控制等问题,采用新研发的十字定位架、对角找平压实工具来进行地(墙)面瓷砖铺装施工。该施工方法采用十字定位架对瓷砖进行定位,采用对角找平压实工具进行压实找平校正,使用T型定位板可实现整体纵、横向清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