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idium concavum毒素产生条件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不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由于农业生态条件变化,致使危害牡丹的病害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调查发现,洛阳地区危害牡丹的侵染性病害达20余种,其中真菌病害是对牡丹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在整个牡丹病害中占70–80%,已经成为牡丹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近年来,在河南、山东等地发现由Pilidium concavum侵染而引起的牡丹红点病是危害牡丹的一种新型病害,为了探讨Pilidium concavum对牡丹的致病机理,为有效的防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对Pilidium concavum产生毒素条件及毒素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Pilidium concavum产毒条件研究:试验采用振荡培养法测定了培养液、培养时间、培养温度、酸碱度以及碳氮源对Pilidium concavum产生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培养液中Pilidium concavum菌在基础培养液中产毒能力最强;在第10天时毒素的浓度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毒素的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在25℃、pH值为7.5时Pilidium concavum菌产毒能力最强;碳氮源中最适宜产毒的分别是蔗糖和谷氨酸。2. Pilidium concavum毒素致病机理研究:试验通过离体培养法测定了毒素对牡丹叶片的致病性以及毒素对牡丹叶片细胞膜透性、蛋白质、叶绿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对离体牡丹叶片处理后出现的病斑在4d后最为明显;用毒素处理牡丹叶片,测定电导率的改变情况表明,毒素对牡丹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有影响,毒素处理后电导率发生明显改变,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电导率增加,即引起细胞膜的透性破坏增加,离子渗透增强;在毒素处理72h-144h后,毒素使牡丹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升高;72h后的毒素处理发现牡丹叶片体内叶绿素含量一直在降低;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毒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PPO(多酚氧化酶)和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
其他文献
2002年11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系统日均成交量较上月略有下降。拆借和回购交易走势平稳,市场加权利率变化不大。在经过连续4个月的下挫之后,本月现券交易有所恢复。
海洋放线菌Y12-26的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如Botriytis cinerea.Pyriicularia oryzae和Rhizoctonia solani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活性物质含量极低,通过摇床发酵条件的初步
沈阳工业大学创建于1949年,建校60多年来,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学校发挥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以优势学科、专业技术、试验测试手段和高科技
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
该文报道了作者等对江西缝颚螨研究的初步结果,其主要内容如下:1.缝颚螨研究的进展.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缝颚螨的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
学位
本文是为了从海洋源放线菌TXC6-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海洋放线菌TXC6-6的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H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