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西陶湾黄土滑坡变形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常见地质灾害。由于黄土的水敏性,当降雨时,雨水入渗导致土体强度参数大幅降低同时增大了水压力等作用,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滑坡。据统计,一半以上黄土地区发生的滑坡是由于降雨形成的。这给黄土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失,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黄土滑坡受到了更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西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计划项目中的“陇东地区2008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该项目08年野外工作地区为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3个月间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灵台县已发生及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选取此次调查中重点勘探的西陶湾黄土滑坡为例,经过实地调查,滑坡滑动最早记录是在1911-1912年之间,滑动规模较小,大规模滑动发生在1976年中秋节前几天,经过一个多月的长历时降雨后,连续发生两次滑动,属新滑坡。表现为整体下挫,坡体上弧圈裂缝出现较多,滑坡体前缘将达溪河河床抬升2m左右,同时下滑体在下滑推力的作用下将河道向南推移。现坡体前缘部分已被人工整平,坡脚因厂房扩建持续取土开挖形成大角度临空面,对其稳定性影响巨大,如遇暴雨或连阴雨,有再次失稳的趋势。   本文首先对灵台县的区域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该滑坡地质模型,进而对该滑坡的发育特征、诱发因素、变形特征、形成机理、蠕变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得出西陶湾滑坡是在自然条件下受降雨影响,雨水顺节理裂隙下渗,坡脚遭到雨水浸润、侵蚀,上部土体充分湿陷,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形成的中型滑坡。   由于黄土强度指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那么在降雨条件影响下,土坡的稳定性与坡体的含水量有直接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黄土粘聚力、摩擦角和土体饱和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对长历时降雨工况下西陶湾滑坡稳定性分析所用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折减。采用考虑降雨因素的改进极限平衡法计算出新的潜在滑动面,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对滑坡体在一定降雨条件下10天后的渗流场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出整个西陶湾滑坡降雨入渗过程就是降雨对基质吸力影响强度逐渐降低同时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过程。结合实际勘探资料,对滑坡天然状态与饱水状态应力-应变的力学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滑坡失稳、破坏与滑移的力学机制。从而对该类滑坡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最终给出合理的防治建议。对降雨条件影响下黄土滑坡变形机理进行深入的认识,可为该区域黄土滑坡的防灾减灾危害区域决策以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城市群的初期发展,相同产业或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了节省交易成本集聚在同一地区,以获得1+1>2的集聚效应.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产业和人口的迅速集聚势必会造成城市的集聚不
期刊
期刊
随着微机电系统构件的进一步微型化、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和精密化,利用机械夹持、真空吸附等方式转移微构件时,由于局部应力集中,容易使微构件表面变形,甚至产生严重的划伤。因此,探索新型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100μm尺度下微构件的转移操作,本文提出基于微力传感单探针和液滴辅助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分析基于毛细作用的微构件转移方法的可行性,动静态仿真验证微构件转移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实现微构件
数控机床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基础装备,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驱动器控制参数匹配的好坏,关系到数控机床的性能。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参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在大规模的公路、铁路等建设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隧道工程的涌现。传统分离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水果外观品质进行在线检测分级技术研究,对提高中国水果市场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就是基于该背景,通过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苹果在线检测分
有一段时间,“央视主播失误集锦”在网上疯传,接连出了三季,可见其火爆程度.在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一下的时代,这不足为奇,平时正襟危坐、侃侃而谈的主播们也偶有惊慌错乱的时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由于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注重如何解题,对于实验教学的研究不重视;二是
地震CT(层析成像)是通过对观测到的地震波各种震相的动力学(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和运动学(射线路径、走时)资料的分析,从而反演由众多射线覆盖的地下介质的速度分布、结构
海洋空间蕴含的丰富资源使人们对海洋的开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各种复杂的工程应用和水下环境对水下航器的推进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螺旋桨推进存在着效率低,机动性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