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萌发特性及育苗技术进行研究,揭示川贝母种子的萌发特性,探寻最佳的育苗方案,得到的结果如下:(1)川贝母种子经自然层积90d,种胚形态后熟基本完成,自然层积210d,种子生理后熟基本完成。经过自然层积210d的种子,能够萌发,自然层积能够有效的打破川贝母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2)未经自然层积的川贝母种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较低,经过自然层积的种子,种子3种酶活性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层积过程中3种酶的变化趋势为:种子经自然层积90d,胚的分化基本完成,形态后熟阶段完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56%、309%、115%,此过程中3种酶活性都呈较显著的上升趋势;90d~210d层积过程中,是种子进行生理后熟的阶段,此过程中种子酶活性呈先降后升的“V”字变化型;经自然层积210d,种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基本完成,种子开始萌动。种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种子休眠与萌发状态的判断依据。(3)川贝母种子属于低温萌发型种子,最适萌发气温为10~15℃。(4)通过对幼苗生长形态观测发现川贝母幼苗属于出土萌发类型幼苗,种子萌发后地上部分,子叶变绿,成为第1龄期唯一的同化叶;地下部分,上胚轴扁平化,芽鳞肉质化,于是形成小鳞茎;生长期短从播种到倒苗只有4个月的生长期,刚萌发的幼苗第1龄期只能由子叶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生长,所以幼苗很纤弱。川贝母为适应寒冷、高海拔、低氧、低气压、气温剧变等特殊环境,形成了抗逆性强、生长期短、年生长量小、种胚发育不全,种子休眠期长和幼苗生长缓慢等生物学特性。根据川贝母幼苗的生物学及生长特性,采用川贝母幼苗的子叶长度、鳞茎宽度、鳞茎长度3个形态指标作为幼苗生长状况判定指标。(5)综合5个指标分析,大棚育苗模式下腐殖质基质中,幼苗长势最好,其生长90d时,鳞茎宽度为0.2803cm,长度0.3294cm,全株鲜重为1.4365g,全株干重为0.3137g。以腐殖质土为基质的大棚育苗模式为最佳育苗组合。腐殖质土的理化指标为,容重0.66g/cm~3,持水量87.37%,总孔隙度37.67%,通气孔隙度13.68%,有机质31.35%,水解N4466.17mg/kg,全P1.24%,有效P467.49mg/kg,全K2.19%,速效K338.19mg/kg。腐殖质土的以上理化指标可作为工厂化育苗基质筛选参考数据,基质评判标准依据。大棚育苗模式育苗最优,其温度指标值、光照指标值可作为工厂化育苗温度、光照控制设计基础参考值。工厂化育苗棚内温度温度应保持在11~15℃范围内,土温应保持在12~16℃范围内。(6)综合各种处理覆土深度1cm为最佳育苗覆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