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SiC电芬顿化学机械抛光机理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se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晶SiC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5G通讯、军工国防、新能源车、LED照明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作为外延衬底材料需要单晶SiC晶片具有原子级超光滑表面且无亚表面加工损伤和残余应力,但由于其硬度高、强度大、化学性质稳定等性能,高效超精密平坦化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限制了其应用。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半导体晶片全局平坦化抛光方法,其中化学反应过程是实现化学机械抛光的关键。基于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能对单晶SiC材料产生有效的氧化腐蚀作用,本文提出电芬顿化学机械抛光(Electro-Fenton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EF-CMP)工艺方法,利用电芬顿反应的电场参数控制CMP中·OH的生成速率和总浓度,实现·OH的持续、稳定、可控生成,加速SiC晶片的氧化腐蚀作用达到与磨粒去除过程的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抛光过程中SiC晶片的材料去除率(Material removal rate,MRR)和平坦化加工效果,探索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超光滑表面平坦化加工技术。首先,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电芬顿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及反应机理研究。发现H2O2初始浓度、Fe3O4浓度和电压对抛光液生成·OH的影响最为显著;随H2O2初始浓度、Fe3O4浓度和电压的增大,电芬顿反应生成的·OH浓度最大值和总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电芬顿反应中,控制电场参数一方面可以提高抛光液中Fe2+浓度(增长率约为97.49%),增强反应的催化作用,另一方面在阴极表面原位生成H2O2(生成浓度约为初始浓度的42.84%),弥补反应过程中H2O2的消耗,此外,在Pt阳极的作用下,水被氧化产生部分·OH(生成浓度占比约为13.75%),多重因素共同促进·OH生成,使得电芬顿中·OH总浓度较芬顿反应提高48.69%。其次,通过对单晶SiC试件进行浸泡氧化实验及表面摩擦磨损实验、抛光实验等系统研究抛光液氧化活性、摩擦系数、氧化层厚度和抛光效果间的关系,揭示电芬顿化学机械抛光加工机理。发现在芬顿反应中增加外场电压,能显著增强抛光液的氧化活性,电压越大、H2O2初始浓度越高、抛光液的氧化活性越强,SiC表面的化学反应越强,抛光效果越好。在H2O2浓度为5.0 wt%时,外加电压从0增加到1.5 V、3.0 V时,抛光液的氧化活性分别增强133.47%和196.24%,摩擦系数增大9.05%和13.36%,MRR提高35.00%和54.23%。在高电压(3.0 V)和高H2O2浓度(7.5 wt%)时,抛光液有最强的氧化活性,氧化后的SiC表面最粗糙,摩擦系数最大,MRR最大,抛光效果最好。相比于无电场、低H2O2浓度(5.0 wt%)时,氧化活性、摩擦系数和MRR分别提高256.92%、18.53%和72.31%。再次,以改进的Preston方程为基础,通过析因分析法研究工艺参数对单晶SiC电芬顿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的MRR和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采用Adam优化算法,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抛光工艺参数与MRR、加工表面粗糙度Ra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压、H2O2初始浓度的增大,MRR逐渐增大,Ra逐渐减小;随着Fe3O4浓度的增大,MRR先增大后减小,Ra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磨料粒径、磨料浓度、抛光压力和抛光转速的增大,MRR持续增大,但Ra先减小后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预测模型,能预测抛光中工艺参数与MRR和加工表面粗糙度Ra间的规律(预测误差小于12%),解决了传统理论模型难以精确描述工艺参数与实验目标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的问题,解决了多工艺参数对单一评价指标(MRR或表面粗糙度Ra)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的预测问题。最后,为优化单晶SiC的电芬顿化学机械抛光加工工艺,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电芬顿外加电压(A)、H2O2初始浓度(B)、磨料浓度(C)、抛光压力(D)及其交互作用对材料去除率MRR、加工表面粗糙度Ra、最大峰-谷粗糙度Rt、总厚度变化TTV的影响规律,并构建回归方程模型;采用熵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将多指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关于灰色关联度的单指标优化问题,最终实现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解决多工艺参数与多评价指标间的线性映射关系问题,获得综合性能好的抛光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抛光压力(D)、H2O2初始浓度(B)、外加电压(A)及(A×D)、(A×B)这几个因素对MRR的贡献率高达99.84%;外加电压(A)、H2O2初始浓度(B)、磨料浓度(C)、抛光压力(D)这四个因素对Ra的贡献率高达90.74%;外加电压(A)、H2O2初始浓度(B)、抛光压力(D)这三个因素对Rt的贡献率高达63.93%;磨料浓度(C)、外加电压(A)这两个因素对TTV的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高达74.71%。采用灰度关联分析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获得了MRR2357.740 nm/h、Ra 0.372 nm、Rt 6.346 nm、TTV 3μm的光滑表面,比单指标条件下分析得到的综合性能分别好9.27%、9.17%、20.90%和31.14%。
其他文献
天然产物长期是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现代小分子药物多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约70%)。从青霉素的发现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起,到现在,小分子化合物在用于治疗严重疾病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菌作为自然界第二大类生物,是天然产物重要来源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真菌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真菌具有大量潜在的未发掘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这显示出真菌的活性天然产物的开发仍有很大的空间。
学位
为提高传统装配式结构的抗震性能,结合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全螺栓干式梁柱连接施工便捷和后张预应力筋预压连接震后可复位的两方面性能优势,本文提出自复位钢-混凝土混合(Self-Centering Hybrid,SH)框架结构。SH框架由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和预制钢-混凝土混合梁通过端板穿芯高强螺栓干式连接而成。其中,预制混合梁由两端钢梁段与中间预制混凝土梁段通过后张无黏结预应力筋和腹板摩擦装置干式连接而
学位
盐岩具有渗透性低、力学性质稳定、损伤自愈合能力强、可水溶开采等诸多优良特性,被公认为是建设压气蓄能电站的理想介质。蠕变特性作为盐岩最为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是影响压气蓄能电站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压气蓄能电站运营过程中,由于具有周期性注采气的特点,且注采气周期相对较长,故洞室围岩的长期变形过程是一个处于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蠕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洞内气体压力变化会改变围岩受力状态,对其蠕变
学位
随着光学元件设计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精度光学产品逐渐在空间光学、光通讯、紫外光刻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有效减少几何像差、提高成像质量以及替代传统光学元件组合使光学系统微型化和轻量化,光学产品一方面朝着更高精度面形发展,另一方面朝着具有微结构特点、非回转对称的自由曲面发展,这对测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精度的光学曲面测量方法主要有干涉测量法、接触式扫描测量法和非接触式扫描测量
学位
湘南地区地处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的构造叠合部位,成矿条件优越,发育众多与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为研究钨锡成矿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窗口。钨锡元素的富集普遍被认为与花岗岩的高度分异有关,但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因素控制了湘南地区钨锡的大规模成矿。本论文以湘南地区芙蓉、香花岭、新田岭、双园冲、界牌岭等典型钨锡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从物质源区、岩浆-热液演化过程、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研究了
学位
航空飞机最关键部件是发动机,而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是比较落后的,且无法从国外获取的。为了确保我国航空领域的安全性,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的研发是相当重要且紧迫的。镍基粉末高温合金FGH95可用来制造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件-涡轮盘。由于苛刻的服役环境和叶片榫齿的作用,涡轮盘榫槽易出现疲劳微裂纹而疲劳断裂。疲劳问题已经成为涡轮盘榫槽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传统喷丸处理存在残余压应力层浅、表面微损伤、漏喷
学位
华南陆块于中生代时期经历了重大构造体制转换,发生了强烈的物质交换和构造变形,造就了华南陆块“成矿大爆发”,在华南陆块不同位置形成了成矿时代、成矿组合特征迥异的成矿系统,是研究大陆演化、成岩成矿机制的理想区域。本论文采用天然地震P波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CCP)和H-k叠加方法以及S波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方法,在华南陆块开展两方面研究工作:1)探测华南陆块上地幔主要速度间断面结构特征和平均地壳波速比
学位
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绿色环保的需要,寻找新型环保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挑战。其中,电解水制氢技术所产生的氢气,不仅绿色环保,且具有可再生性。电解水反应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和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由于动力学缓慢从而使得过电位较大,导致其产氢效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到高效
学位
近现代数据信息的高速发展使得收集获取到的信息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不同于以往简单的低维数据,图像和视频等上千上万维度的高维度数据唾手可得。在如此飞速扩张的数据时代,有效的利用这些维度更高的且具有高度非结构化特征的数据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图形计算视觉领域、计算机科学、文本信息理解以及生物信息挖掘等一些实际应用中,处理的数据都具有维度高、数据庞大、内容繁复、种类不明等特点,并随着时间的
学位
随着锂离子电池成功的商业化应用,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EV)等领域已经被大规模的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大规模的应用,使得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基于石墨负极的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体系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其理论的能量密度。因此,发展和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电池体系对缓解社会的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锂金属电池储能体系和锂硫电池储能体系由于锂金属(386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