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谷胱甘肽结合物在鳙鱼和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qu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各地淡水水体中,有毒蓝藻水华频繁发生,随之产生的各种蓝藻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一类环状七肽化合物,是目前发现的毒性较大、分布较广的蓝藻毒素家族,常见的异构体有80多种。微囊藻毒素对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甚至人类,造成的中毒死亡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当这种毒素进入机体后,机体是如何对这种外源物质解毒的。大量的研究表明:机体内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在微囊藻毒素的解毒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MC进入机体后,机体内的GSH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催化作用下,与MC的Mdha基团发生迈克尔反应,生成MC-GSH,此反应被认为是MC解毒过程的第一步;紧接着,在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甘氨酸半胱氨酸转移酶的作用下,MC-GSH逐步降解为MC-Cys。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对野外研究和室内实验中样品内的MC、MC-GSH和MC-Cys进行定量分析。无论是室内抑或是室外实验,研究结果中均发现MC-GSH的含量几乎低于检测限而MC-Cys的浓度相对很高。对于水生动物中出现的这种现象,目前还未有直接的证据解释。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生物体对MCs的生物转化和解毒机制,本文先后做了如下研究:  1、利用正离子化模式和选择性反应模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鱼的血浆和胆汁内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定量分析MCRR及其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结合物的方法。并对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回收率(MCRR:80.7-93.7%, MCRR-GSH:81.1-93.1%,MCRR-Cys:80.3-93.2%)、线性、精密度、检测限和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基质对组分基本不产生干扰,并且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在0.02-5.0μg 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2、1.0和5.0μg mL-1三个浓度水平下,三种目标物均有满意的回收率。将此方法应用于鳙鱼血浆和胆汁内MC-RR、MC-RR-GSH和MC-RR-Cys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以滤食性的鳙鱼为研究对象,将0.55μmol kg-1的MCRR-GSH和MCRR-Cys分别腹腔注射至鳙鱼体内,利用LC-ESI-MS对各组织内的MCRR、MCRR-GSH、MCRR-Cys和MCRR-Nac(MCRR-Cys的乙酰化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在MCRR-GSH处理组,肾脏内MCRR-Cys的浓度从0.25至0.5h增加了96.7倍,这一结果表明MCRR-GSH作为一种高度活跃的中间代谢物,其可以快速的转化为MCRR-Cys;在MCRR-GSH和MCRR-Cys两个处理组,均检测到自由的MC-RR,首次证明了MC与GSH/Cys的巯基发生的结合反应在鳙鱼体内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而MC-RR-Cys结合物释放出的MC-RR总浓度要比MC-RR-GSH结合物低得多,暗示MC-RR-Cys对MC-RR的解毒能力可能更强;MCRR-Cys这种结合物在肾脏和小肠内是最有效的排泄形式,比如在MCRR-GSH处理组MC-RR-Cys与MC-RR的比值高达15.2、2.9,而MCRR-Cys处理组中则是63.4、19.1。综合来说,本研究揭示了谷胱甘肽解毒途径中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并从定量的角度证明了GSH途径是鳙鱼抵抗有毒蓝藻的一种重要的生化机制。  3、以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0.55μmol kg-1的人工合成的结合物MCRR-GSH通过腹腔注射至大鼠体内,以探究MC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排泄模式,并探讨哺乳动物与鱼类在对MC的敏感性差异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尿液中物质总浓度与粪便中物质总浓度比值高达129.3,而尿液中以MCRR-Cys结合物为主,与MCRR-GSH、MCRR的比值分别是27.8、19.4,这些结果定量的表明了当MC暴露于哺乳动物时其主要是通过尿液以半胱氨酸结合物的形式排泄至体外;在大鼠的各组织内检测到游离的MCRR,表明MC-GSH的可逆性行为是该结合物的内在固有特征;与鳙鱼相比,由于大鼠的血压较高,体内的毒物表现为血液内滞留时间较短、血液灌注器官快速的吸收而积累,这一特点可能是哺乳动物对微囊藻毒素敏感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角蟾科Megophryidae(Anura)是原始无尾两栖类(archaeobatrachians)中物种和多样性最丰富的一个科,共10属.丰富的多样性使其能够为生物学的诸多领域(如进化、生物地理、行为生
含油浮渣是含油污水处理的末端废弃物,产生于处理工艺中的气浮单元,属于含油固体废弃物.目前国内尚无有效的处理工艺,大部分采用堆储方式处理.本文以辽河油田含油浮渣为研究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运行中会发生电晕放电,周围空间会充满带电离子,形成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是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设计方案,电磁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评估的重要参数。因此,准确有效地计算这两个重要参数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首先,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周围的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的计算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积分方法,对双极离子流场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论文对空间电荷密度的初值在解
麦道夫导演的骗局震惊全球,令已经风雨飘摇的世界金融市场雪上加霜。这场惊天骗局中没有赢家,只有作恶者和受骗上当者。 Madoff’s director’s scares have shocked the wo
本论文以合肥某大型铜材有限公司配电网谐波含量超标为背景,旨在研究一种适用于低压配电网中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将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结合在一起,发挥了无源滤波器低成本,结构简单等优点,而有源部分实现了谐波电流的实时跟踪和动态治理,实现多次谐波的同时治理,整套装置大大改善低压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论文首先对低压配电网中谐波产生的原因做了介绍,分析了谐波的危害及治理的迫切意义,针对谐波治理方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风能。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迅猛,并且在电网电源中比例不断提高。所以当大规模风电并入电网后对电网的稳定性以及电能质量产生的影响必须得到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结合青海某地的风能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为之后的风力发电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比分析了风电并网中风力机的两种运行方式,并且选取变速恒频的运行方式作为本文研究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其中的重要部件,由于要运行在各种情况下,其稳定性和动态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稳定性好的双向DC/DC变换器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软开关技术发展状况。本文要完成的主要工作:试制作一台工作在BUCK模式下的样机,该样机的输入电
本研究采用定期B超检查、性激素监测等手段,对天鹅洲保护区半自然环境中浮式网箱饲养的两头雄性长江江豚进行了长年监测,通过与白鱀豚馆两头雄性豢养江豚在个体生长、性腺发育
学位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山林草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素特征,确定了两个研究对象即不同植被类型,包括疏林地、灌丛地和天然放牧草地,和不同管理措施草地,包括天然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