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与政策效果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070703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竞争是当今世界国家竞争及区域竞争的重要领域,深圳是中国最早的创新型试点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卓有成效,早在2006年深圳就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圳市政府通过怎样的科技创新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效果如何?是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科技创新政策入手,对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和政策效果进行研究。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发展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的政策项目采用“政策项目-设定依据-政策工具”的方式结合人工识别的方法提炼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整体把握深圳科技创新政策的全貌。其次,对深圳统计年鉴中2008年到2017年的科技创新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析近十年深圳科技创新政策产生的结果。最后,对深圳创新主体进行访谈获取其对深圳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一手资料,深入挖掘分析深圳科技创新政策的特点和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经研究,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主要有11类,即基础设施、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共享资源、科技保险、投融资资助、政策法规、中介服务、成果转化和政府采购。结合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布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和访谈结果,本文总结出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以下特点:深圳使用多种科技创新政策组合促进创新发展、深圳科技创新政策以供给面和环境面政策为主、深圳对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阶段干预较少,以及深圳科技创新政策能够促进创新发展,这点主要体现在政府能够保证充分资金支持、政府能够带动企业R&D投入、科技创新政策相关服务较为完善、具有长远战略布局等方面。同时深圳科技创新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助项目对象区分不清晰、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缺乏对不同类型企业针对性的资助方式、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科技中介缺乏统一管理等。为此,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和国内外相关经验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由于研究时间和研究力量的局限性,本文尚有以下改进空间:一是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一步增加访谈数据,将能更全面呈现深圳科技创新的全貌;二是如果能获取更多准确且完整连续的数据,则能进行更全面的政策评估。
其他文献
哈罗德·D.拉斯韦尔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首先将公共政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以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为根基建立起了公共政策的知识大厦。他关于公共政策的简洁定义和特征描述至今仍是该领域的争论焦点。尤其是他所提出的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思想和民主的政策科学思想对后来公共政策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拉斯韦尔的这些独特而迷人的公共政策思想却几乎从未被人深入地研究并清晰地呈现出来。因此,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健康老龄化已成为研究热点。跌倒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跌倒后的长时间躺地将对老年人进行“二次伤害”从而导致危害加重甚至引起死亡。因此,跌倒检测的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跌倒检测研究近年来层出不穷,但大多数研究由于算法的局限性,很难在跌倒“漏报”和“误报”中平衡。这些研究大多采用了躯干和后背作为传感器的放置位置。随着智能手环手表的普及,通过手
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在线教育面向全社会、实现全面教育公平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是线下教育强有力的补充和丰富。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在线接入的方式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课程与知识。本课题以MOOC平台Web日志分析为项目背景,开展学习行为序列分析的相关研究工作,并结合在线教育指标评估的相关需求,为线上学习效果的预测提供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深刻转型的特殊背景之中,如何有效化解复杂社会矛盾并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治理难题。信访治理是国家缓和社会矛盾及调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命题之一,对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治理环境的复杂化依然向信访治理抛出不少挑战,基层信访矛盾化解成效依旧不高,难以从根本化解社会冲突,突出表现为各地信访事件仍处于高位运转状态。尤其近年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政府设立了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又称“公益孵化器”)来推动社会组织的生长与发展。本文指出,以组织孵化为导向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存在的弊病日益凸显,已不适应于现阶段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难以培育有生命力的社会组织,故而社会组织支持平台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基于对社会组织生态系统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生态营造”为导向的培育模式,并从生态营造思维的形成、跨部门协作网络的搭建、社会组织能力提
“社区居委会”虽是多次更名演变而来,但其演变都同宪法变化密切相关。“社区居委会”一直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典传统认定的“城市居民的组织”,是具有极强的“正式性”组织。这种“正式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但这种“正式性”长期停留在“文字”和“词义”上,并没有转化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其中人大闭会履职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立足于民众需求反映沟通民意,需要政府及时回应并解决,因此有效的政府回应是更好地发挥人大制度的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可靠保证。那么,人大闭会履职的政府回应现状是怎样的?包括哪些过程?影响回应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回应类型与表现?以人大监督权力理论和马克斯·韦伯(M
城中村社区是我国城市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特殊治理空间,政府通过调整制度、政策和治理行动等,可以使其适应并且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的发展和变化。深圳城市发展迄今已经走过40年历程,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变化,城中村社区治理在制度模式、治理工具模式和行动模式等方面也几经变化。论文借助整体性治理理论,结合深圳城中村社区治理的特征,构建了包含制度、工具、行动三个维度的综合分析框架,通过收集与梳理文献资料,运用比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成为提升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将深圳设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深圳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基于此,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政府作用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政府行为影响下区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框
住房问题日益成为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的40年间,伴随我国商品房价格的持续走高,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压力愈加突出。为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持续大力支持。但保障性住房功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政策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然而我国各地在现阶段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类似于粗放式建设、供需不平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