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教化剧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初洪武至正德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由元末的动荡不安转向稳定繁荣,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剧坛盛行教化之风。此间许多戏曲作家的作品都集中表现了教化主题,即以宣扬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为其创作宗旨。本文对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作综合整体研究,客观地分析其存在的社会背景及其本质内容,并全面揭示其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 明初教化剧盛行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种文学现象与当时的中央文化政策、文学创作思想及戏曲家的创作态度、中国文学内部的教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明初最高统治者把“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并采取强制手段,对戏曲创作的内容进行限制,只允许和鼓励戏曲表现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人物。明初的文论中,“文以明道”占有重要地位,对文学创作有理论指导作用。戏曲家或出于自身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或出于外部压力,在戏曲中极力塑造道德模范人物。中国古代诗文教化传统与元杂剧中的道德伦理剧也对明初教化剧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以上几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伦理道德教化成为明初戏曲主要的文体特征。 明初教化剧创作群体由上下两层文人组成:上层为宫廷贵族及其文学侍从、士大夫文人,下层为布衣文人及民间艺人。这两个群体在戏曲中表现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有差别的,具体表现的手法也不一样。上层文人表现的道德规范比较系统化且具有普遍意义,但往往是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显得比较僵化。他们通过塑造绝对化的道德模范形象对受众进行说教。下层文人则主要展示了民间的伦理道德观念,即水平较低的民间风俗或文化。他们主要通过角色的具体生活展现朴素的道德追求。同时,明初教化剧呈现出互相融合的特征。上层文人教化剧在向平民灌输纲常伦理的同时,也接受并传达了一些平民的习俗和感情,关注着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下层文人教化剧在展示平民生活和世俗情调的同时,也明显地向上层文人教化剧看齐,表现出对上层伦理观念的认同和自觉实践。 明初教化剧体现了伦理本位特征,强调戏曲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影响。教化剧通过“寓教于乐”,对受众进行伦理道德教化,促进了社会风俗改良和社会稳定,对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其扼杀人性的消极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明初教化剧在文学史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明中后期及清代戏曲创作无论在内容还是题材上,都与之有密切联系。明初教化剧还为明清戏曲理论批评家提供了范本,丰富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又反过来影响了戏曲的创作。 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明初教化剧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在社会上和文学上均产生过较大影响,目前学术界仅从其表现的内容出发,对此全盘否定,是有失偏颇的。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近几年政府的热点工作之一。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维护农民的权益,合理开发及利用农村资源。基于此,就福建省大田县梅山镇产
本文从牧户的满意度视角出发,利用甘南牧区236户牧民的微观数据,将牧户生计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理解"、"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认知"两类潜变量,对牧
介绍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的收运现状和分类投放及分类收集的模式,探讨了分类收运的不适宜性,提出了垃圾分类转运的方案。
陶瓷雕塑作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反映的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在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中,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释放。本文通
迄今为止,一直缺乏快速有效的方法来区分碱-硅酸反应活性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通过测定多种经过RILEM TC191-AAR-5测试检测出具有碱活性的集料在掺加硝酸锂(LiNO3)时试件膨
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是舞蹈创作的核心。舞蹈编导需要在生活中寻找题材,提炼形象,抓住情感脉络,进而以最精练、最集中、最动人、最美的方式表达作品主题,最终创作出能够把人物的思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支配着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绝大部分金融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财
中国与美国这两个民族皆以自己的文化为背景 ,形成独特的文化模式 ,即中国是宗族主义中心和相互依赖的取向 ,美国是个人主义中心和自我依赖的取向。这两种差异悬殊的文化模式
本文讨论了精细养殖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分析了精细养殖技术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及RFID技术在精细养殖中的作用,介绍了动物电子标签,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