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包络环面蜗杆数控磨床结构方案设计及加工仿真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普通的蜗杆副相比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具有多线接触以及接触线和综合曲率半径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它在各类机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它的齿面形状复杂、加工比较困难,导致它的加工设备开发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生产成本高,难以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因此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对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以下简称为“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加工设备的开发和研究。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加工方法和设备的开发和研究,并先后研发了一些加工这种蜗杆的数控磨床,以解决平面包络环面蜗杆齿面精密磨削。本文对前期研发工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复杂型面数控加工磨床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新的高自动化、高精度的四轴四联动数控磨床的运动配置和结构方案,以高效、低成本的完成平面包络环面蜗杆齿面的精密磨削。本研究对平面包络环面蜗杆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首先分析了平面包络环面蜗杆的传统加工和虚拟中心距加工在加工精度和加工范围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四轴四联动加工方案的运动配置和结构配置,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分析和加工范围的论证。根据提出的新蜗杆磨床的运动配置和结构配置,结合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啮合原理和齐次坐标系变换原理建立了虚拟中心距加工原理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蜗杆和砂轮产形面的理论数学模型。为了得到准确的蜗杆齿面,对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参数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分析计算,结合得到的环面蜗杆齿面和砂轮产形面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蜗杆齿面、砂轮上接触线、一类/二类界限曲线做了数学建模仿真,验证了虚拟中心距加工原理在新磨床上应用的可行性。完成了新磨床加工运动配置、结构配置和结构方案设计,并对磨床的各个轴进行了运动的分配,对磨床的主要部件的结构方案做了初步的设计,并建立了磨床运动和结构方案的三维模型。本文还对环面蜗杆的齿面参数化三维建模做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准确的蜗杆齿面三维模型。运用VERICUT软件结合建立的磨床结构三维模型和蜗杆三维模型,完成了虚拟的平面包络环面蜗杆数控磨床加工模型的建立,根据环面蜗杆齿面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新磨床加工环面蜗杆齿面的加工运动过程做了仿真,并对加工出来的蜗杆齿面的准确性做了加工验证和数控程序的优化,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新的平面包络环面蜗杆数控磨床的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其他文献
结构拓扑优化是近年来结构优化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它可在改善或保持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实现材料最优分布。采用拓扑优化技术不仅能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装备重量,提升产品整体设计水平,而且还可以解决复杂结构在传统设计中难以解决的设计问题。本文以某机载控制台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法与结构拓扑优化技术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对机载控制台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根据数学规划法相关理论,采用宽容分层序列法对控制台下
为了对井下工具整体或其密封件进行高温试验;检验工具能否合格;对封隔器等工具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井下工具实际的应用工况,本文设计出了井下工具油浸试验的温度控制系统。对温
本论文以东营凹陷北带中段古近系沙四上亚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本区目的层段进行层序地层和沉积相进行研究。综合地震、测井资
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调控中,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日益突出,据央视经济频道2008年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2008年上半年已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超
攀枝花铁矿床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变动,断层发育,岩体破碎,不同时期的岩脉相互穿插,地质结构复杂。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地质勘察以及不同深度的边坡科研工作,但对矿区内的许多断层和岩层界面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次研究的着重点就是首先要弄清这些起着控制边坡破坏作用的内在因素。本文主要通过野外勘查手段和现场研究,查明了攀钢朱家包包铁矿南帮边坡的分布、规模、主要诱发因素、稳定性及发展变化趋势、
学位
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处于东昆仑复合大陆造山带的东段南缘,经历了多期次的沉积—岩浆—构造作用,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东昆仑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
挤扩支盘桩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桩基础形式,因为支盘桩提高了桩的端承能力,能够减小桩长,提高竖向承载力,受荷变形小,抗震性能小的优点,对提高和改进灌注桩的承载能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和储层沉积学等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对春风油田沙湾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春风油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工程大量涌现,开挖深度不断增加,使基坑朝着超大超深的规模发展,由此也带来了许多基坑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地下水是影响基坑稳定性主要的因素
青南洼陷莱64块地处东营凹陷和青东凹陷的交汇部位,其主力含油层系为沙四上亚段。目前仅有探井13口,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但沙四段发现的较厚的暗色泥岩以及沙四上砂层中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