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道速滑作为我国冬季运动中最为优势的项目,对中国代表团能否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好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科学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基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习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各方面进行分类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包含:(1)运动员;(2)教练员;(3)训练方法;(4)竞赛安排;(5)场地设施;(6)后勤保障,共六部分。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形成了许多优点:(1)世锦赛和冬奥会成绩优异,说明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可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竞争力的;连续培养了众多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说明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运动员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2)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为大本营,有稳定短道速滑人才来源,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成为了我国短道速滑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短道速滑人才储备全面,人才利用率高,训练方法有利于保障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竞争力;(4)优秀的成绩背后是党和国家的关注,在竞赛安排、场地设施和后勤保障方面都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1)运动员选材受地域限制,导致后备人才储备量下降,竞争力下滑;学训矛盾成为后备人才培养主要阻碍(2)教练员执教普遍依仗经验,不能完全发挥科研对训练的作用;教练员人才流失,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3)“师徒传承”导致训练方法大同小异,导致训练方法创新性不足,影响训练效果;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性,影响训练效果(4)赛事与国家队选拔机制的关系不明朗,影响国家队在国际赛场的竞争力;赛事的宣传力度有限,影响项目推广(5)南方地区符合标准的场地数量不足,导致在南方地区培养短道速滑后备人才不足;(6)退役后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影响人们参与到短道速滑竞技的热情。针对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1)改善运动员选材体系;推动“体教结合”进一步深化(2)提高教练的科研能力和执教水平;(3)加强训练方法的创新和应用;(4)改革赛事和选拔体制;扩大赛事宣传力度(5)提高短道速滑项目在南方地区的影响力;(6)加强退役后社会保障,使更多人参与到短道速滑竞技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