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关于环境的法治建设之中,我国学界一直就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展开分析讨论,但由于《环境保护法》及《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对于原告资格已经做出明确规定,对其分析意义不大,而学界对于责任承担方式却鲜有研究。虽然在地方司法实践之中也有进行一些探索,最高院也制定了相应司法解释,但关于责任承担方式的界定仍较为模糊,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实现公益诉讼的目的要求落实责任承担方式,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责任承担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预防性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第二类,恢复性责任方式,即恢复原状;第三类,赔偿性责任方式,即赔偿损失;第四类,人格恢复性责任方式,赔礼道歉。首先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行整体把握,主要围绕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救济的权益,其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在诉讼中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三方面进行展开。在这之中又明确的环境权属性的界定,分析了环境权主体多重性、内容多层次性等等,明确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救济的权益应该是社会生态环境公共利益,将社会公共利益进一步细化。其次对于四种责任承担方式类型分别展开讨论,关于具体预防性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三种责任形式,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厘清了三种形式的基本概念,解释了预防性责任方式的原则及设置法律依据,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停止侵害中缺乏具体标准,缺乏相应禁止令制度、环境危险预防性措施等。结合上述问题建议我国应该明确环境损害之标准、引入禁止令制度及环境危险预防性措施。关于恢复性责任方式,以恢复原状责任为点展开论述,涉及到应遵循损害担责的基本原则,设置恢复性责任方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对于环境修复责任的适用规则从五方面分析,包括环境修复的可行性;关于恢复原状的替代性恢复;恢复原状的成本;恢复原则的具体标准以及环境修复的方式、方案及目标,对于适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阐释。关于损害性责任方式,提出了赔偿损失概念界定及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性,着重介绍了在适用中出现的问题,损害赔偿归属不明确、赔偿损失范畴及标准不明确等,以及我国适用赔偿损失的建议,包括设立专门公益基金机构、明确损害赔偿范畴及标准和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关于人格性恢复责任方式,对其必要性、适用规则作出论述。为了更好保障社会公共生态环境利益,应当健全相应法律规范,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之中,注重其不同于普通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引入相应的环境侵害标准规范、禁止令制度等等法律规范。除此之外,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应当充分运用利益衡量之原则,将环境利益同经济利益进行衡量,以期更好保障诉讼目的的实现。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到司法实际中,才能更好判定被侵权人的责任承担方式,维护社会法治,保障社会大众的环境生态利益。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病例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再出血率等。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为主,多变现为呕血和
论文对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总结确定了地理特征、水体特性、气候变化及社会活动四项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计算与评价两类,提
目的评价靶向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不愈合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6月,笔者将32例不愈合的陈旧性椎体骨折患者(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63~82岁,平均73
<正>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能稳操胜券,获得冠军。出人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位实力相当的对手。当比赛进行到一半时,这位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
期刊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例资
深度学习的提出,既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为理解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消解种种二元对立观念提供了理论支持。深度学习的研
倾听是一门艺术,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倾听的重要性。善于倾听体现出对讲话人的尊重,
抑制内部人控制的有效方式是加强监督,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特有的监事机构——企业基层党组织为研究视角,探讨其作为制约内部人控制的重要平衡力量,能否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研
本文从城镇体系建设和空间布局调整、成本分担、城镇化投融资、农村宅基地、行政管理创新和成本降低、改革创新等方面,建立娄底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实际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要求,将其细化为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核心素养侧重点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