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及其制约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北地区是我国农村资源富集区,农村资源是区域农村经济、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得以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西北地区农村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后果有两方面:一是影响着现存农村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开发效率;二是破坏了许多形成未来资源的物质基础(定义为:资源基础)。因此,制约农村资源破坏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在西北地区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70年代末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是针对经济内容提出的,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系统的农村资源的变革。因此,这种体制变革一方面是不彻底的,副作用极大,另一方面致使西北地区经济制度与资源制度之间的运行极不协调,也决定了西北农村资源破坏存在着深层次的、机制上的根源。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制约的研究也应深入到机制的层面上,才能保证制约目标的实现。这两点既是本文思考与研究的现实基础,也是本文的着眼点,从而决定了本文与大多数有关农村资源问题的研究在角度与思路上是不同的。第一章,文献综述。在目前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反贫困战略的背景下,针对西北农村资源破坏严重及其制约对策滞后的现状,首先详述西北农村资源的破坏及其制约机制的研究是多重背景下的要求与必然选择,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内容之一,是西北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然后对农村资源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动态的角度理解资源,解释了资源基础的含义。最后对农村资源基础并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西北地区农村资源利用模式实证考察。农村资源的破坏或显或隐的表现在资源的利用模式中,以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视角,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自建国至今的利用模式进行实证考察,会发现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做为建立资源破坏制约机制的基本出发点。①传统大规模开发利用模式(建国至五十年代末)。这一阶段农村资源利用粗放,偏重于资源的数量扩张。②人工传统掠夺式利用模式(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传统方式的过度开发,如:滥垦耕地、过牧、破坏地表植被等,致使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频次骤增、荒漠化扩张迅速。这其中的根源是当时国家农村经济相关政策的偏颇,政治上的动荡与错误影响以及落后的农村生产力水平。③“非良性”投入且缺乏养护的过度开发与索取模式(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改革使农村资源配置主体迅速膨胀的同时缺乏相配套的资源管理制度变革。微观经营者在资源利用中以获取短期利益为经营目标,依赖于“非良性”投入来提高资源产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是:轻视资源优化配置和空间布局;形成产权虚置局面,势<WP=4>必造成资源掠夺式利用;因产权内容单一,造成森林、水资源等严重破坏与浪费;轻视农村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④向工业化、城镇化倾斜利用模式(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农村个体创办和由社队企业转化而来的乡镇企业因“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缺陷,给农村自然、环境、人力资源均造成严重的破坏。究其原因:一是技术水平低,二是农村资源价格扭曲,三是外部规模不经济,四是农户缺乏制约乡镇企业资源破坏行为的能力与动力。现今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制约西北农村资源破坏提出了战略性目标与机遇。但是,由于相关高新科技的推广与应用难以快速提高,地区整体的贫困、资源管理制度的滞后等使农村资源利用基本上还未超越粗放型的框架。西北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所依托的经济增长是低效率的,所造成的破坏显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合拍的。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相比较,西北地区农村资源利用模式存在着两点根本性的弊端:(1)农村资源的消耗、浪费、破坏等与经济增长成本相分离。(2)地区农村资源作为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依托,对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所带来的实际结果被扭曲。第三章,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及其评判。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从总体上做一个评判,以农村自然资源为核心内容来说明地区农村资源禀赋。首先,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西北各省区农村自然资源的丰度予以测算,结果表明:陕西、甘肃在全国各省区中属丰度较高省区,新疆、宁夏、青海属丰度高的省区。其次,对西北地区农村各类典型资源的破坏给予定性的描述与分析。包括①农村自然资源破坏,涉及到主要的农、牧业资源。如:森林资源,据西北各省区在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结果推算,全区破坏面积为3106.10千公顷。目前,草场退化面积三万多千公顷。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是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仅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3万km2。②农村环境资源破坏,除由于自然资源破坏而引发的气候恶化、沙尘暴骤增、空气与水体污染等,还包括因城乡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等各类环境污染物处理不当引发的直接污染和采掘业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影响。③农村人力资源破坏:包括自然、环境资源破坏带来的人身健康、福利等直接损失和因资源破坏带来人力资源“能力”的损失。再次,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①采用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折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至2012年收集骨折患者712例,开展病原学检查和K-B药敏试验。结果骨折患者中发
目的探讨老年人参加活动情况对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由美国Lawton和Brody编制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自编的老年人参加活动情况的问卷对唐山市路北区1581名老
目的评价人体软骨的MRI序列,寻找其敏感序列并探讨其在关节软骨急性创伤及软骨类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6例急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7例软骨类肿瘤的患者,采用抑制脂肪
目的:评估河北省石家庄市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相关代谢危险因素。方法将体检发现的798例NAFLD患者纳入研究,自制调查表,收集体力活动状态,伴发疾病和使用药物情况分别予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胶(FG)粘合法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至2012年就诊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13~62岁,
证券投资实训课程是金融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良好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深入探讨,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我国对证券人
目的探讨年龄与心率对对比剂跟踪法及预注射法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I组与Ⅱ组,每组56例,Ⅰ组采用对比剂跟踪法、Ⅱ组采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对门诊手术室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从功率、电压和智能化等方面分析了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特点,并对比了国内外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电牵引采煤机未来发展趋势,为煤炭开采设备提供技术保证,以求达到生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决定建筑工程建设效益的两个关键因素。在建筑行业发展中,项目管理的强化是企业的重要工作,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