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和白三烯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治疗较困难。为此本文探讨使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分析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原分布状况及数目;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及白三烯的变化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镜像反转测试法检测过敏原,将痊愈、显效、微效、无效患者、以及总有效(痊愈加显效)与总无效(微效加无效)患者之间的过敏原分布及过敏原数目进行比较;将过敏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回人体,对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及白三烯的含量。结果:痊愈、显效、微效、无效患者之间过敏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总有效与总无效患者之间过敏原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总有效患者过敏原数目较多,总无效患者过敏原数目相对较少;患者血浆中组胺和白三烯含量治疗前升高,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后血浆组胺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三烯血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物共振治疗对参与慢性荨麻疹病理生理过程的炎症介质有一定的影响以及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的认识。方法梅河口市中心医院2008年12月到2011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不典型原发
1996~1999年我院共收治脑出血病人60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
在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技能,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课时较少、重
由供应链管理决定的速度竞争力$$H&M和ZARA的最大不同,在于整个供应链的构成不同。ZARA的整个供应链都由自己掌控,从原材料开始,一直到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配送、零
报纸
目的 探讨简便而适用的三尖瓣闭锁诊治要点。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2例三尖瓣闭锁早发青紫19例,心电图电轴左偏19例。所有病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区无瓣叶
SMW支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深基坑围护形式,采用三轴钻机多孔重叠搭接技术施工形成完整的止水帷幕,再内插型钢。本文研究了其在天津地区12m深基坑工程中的适用性,介绍了SMW桩的